ENGLISH
EN

数字中国下的老龄社会——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专题研讨会(68)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7日 阅读数:0

5月16日下午,“数字中国下的老龄社会”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工信智库联盟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社会50人论坛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联合主办,苇草智酷、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承办。活动邀请多位中国数字化与老龄社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进行角度多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主题分享和对话交流,提出数字化与老龄化同步共振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老龄社会带来了新的改善和发展机会,指出信息鸿沟、数字鸿沟、数字安全等社会挑战,并强调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会上重磅发布了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与老龄社会30人论坛共同发起的倡议书《一个更美好的未来——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联合倡议》。众多深耕数字或老龄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媒体人到场参会,新华网、第一视频、百度百家号、搜狐传媒、老龄与未来微信视频号等多家平台线上同步直播,在线参与人数近60万。


DSC_4542

研讨会现场


本次活动秉持数字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老龄社会,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的美好期许,以“数字中国下的老龄社会”为题,与线上线下包括政策、产业、媒体、高校等诸多领域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交流展望未来美好前景与蓝图。活动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主持。


DSC_4552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


致辞


DSC_457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我国处在数字化和老龄化相互叠加的时期,需要加快实现数字化和老龄化的同频共振。这一点既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构建普惠便捷数字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满足老龄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健康养老需求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国家层面围绕数字化发展和应对老龄化融合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造取得积极进展;智慧健康养老等社会各界关注度较高领域,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老年人数字素养和技能显著提升。但代际数字鸿沟,以及部分老年人出现数字沉迷等问题和不足,仍需予以关注和警惕。


DSC_4583

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陆杰华

老龄社会30人论坛轮值主席、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化、信息化、城镇化、老龄化以及少子化,是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特征。如何平衡数字化快速发展和老龄化加剧之间的问题,在数字社会中使老年人能够更好享受数字红利,需要传统社会结构的改变,使人、技术、制度更好地适应数字化和老龄社会。他表示,数字中国和老龄中国下,我们面临新的需求和问题,有很多议题值得特别关注,如智慧养老、养老服务、弥合农村数字鸿沟、代际反哺等。


主题演讲


围绕数字信息技术在赋能老龄社会中的理念与应用。五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主题一:推进数字中国整体建设


DSC_4608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数字中国建设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但前进道路上仍需克服多项挑战、应对多种难题,如数字基础设施部分领域建而未连、连而不通、通而不畅,数字化赋能经济社会各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等。随后,她就数字中国建设整体框架展开话题。她介绍道,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形成了“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同时,围绕如何让老年人能够参与到数字化建设进程中、更大程度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提出基于“2522”整体布局,进一步打造适老化数字基础设施,并针对老年人需求特点,深化公共服务应用的适老化和无障碍的改造,提升数字化数字包容普惠发展,强化适老化数字安全保障。


主题二:拥抱“数据+算法”定义的新世界


安筱鹏

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安筱鹏


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安筱鹏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近年来,数字化转型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富有挑战性,特别是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仍步履蹒跚。他表示,过去六七十年,数字技术演进,如大型机、PC机、云计算、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工业、互联网、5G这些时代重大产品的创新演进看似毫无关联,但底层逻辑可解释为软硬解耦——硬件越来越通用化,服务越来越可编程。他认为,当数字化带来消费者决策体系重构时,供给端是否为这场变革做好了充分准备,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索。


主题三:数字赋能与有为老龄化


邱

邱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老龄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其中规模效应体现为60岁至70岁左右的庞大老年人口群体。结构效应体现在家庭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社会代际结构人口老龄化和社会总体的人口老龄化三个维度。当前已形成了以低龄老龄人口为主的规模庞大的老龄人口群体,在家庭中体现为小的家庭代际结构的变化,在总体上表现为整个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邱泽奇指出低龄化的老龄人口提供了新的人口红利,首先需要积极倡导有为老龄化的观念,这也是由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快乐老龄化构成的观念体系。数字赋能为有为的老龄化观念转型提供了机遇,观念上,将有为的老龄化观融入到数字产品研发中;政策上向老龄人口倾斜,让数字技术惠及更多老龄人口;个体上提升老龄人口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通过让数字赋能覆盖整个老龄社会,进而运用数字工具获取数字红利,促成社会新的人口红利的产生。


主题四:企业推动信息技术适老化的三种路径


DSC_4641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中国国家广告研究院研究员马旗戟在主题演讲中提出,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数字科技的发展是目前老龄社会的重要支撑,而老龄社会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背景。未来,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所形成的科技和数字化的环境和经济,仍将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动力和重要的战略支撑。老龄社会背景下,从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未来经济增长能力的角度进行考虑,需要通过建立联系、拓展已有的产品和服务、研发新产品、新服务的三种路径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智能化水平。马旗戟还指出,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进步明显,其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但从产品的适用性以及老年人从这些科技产品获得的真实收益体验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主题五:智慧科技在养老机构内的创新应用


DSC_4682

国投颐康(北京)养老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刘洪山


国投颐康(北京)养老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兼国投健康长者公寓院长刘洪山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央国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的功能定位、发展历程、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以及产融协同的实践经验。刘洪山强调国投健康是国投集团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展示窗口。数字化智能化的思路理念和设备设施已经应用于养老机构的管理运营和服务供给中,并且正在逐步解决老年人及其家属、服务人员,甚至政府等不同主体所面临的各种痛点和难点问题。


发布


在本次活动上,信息社会50人论坛及老龄社会3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发布了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和老龄社会30人论坛联合发起的倡议书《一个更美好的未来——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联合倡议》。该倡议为信息社会与老龄社会交织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美好愿景和期待。


DSC_4688

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信息社会 50 人论坛秘书长林茜


圆桌对话:数字中国 积极老龄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主持了主题为“数字中国 积极老龄”的圆桌对话。


四位持续关注数字信息技术与老龄社会并在研究、实践和传播领域有着多年沉淀和丰富积累的专家学者,带领大家共同探讨信息社会与老龄社会的相互交织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围绕数字信息技术加持下老龄社会未来发展揭示问题与挑战,提出展望与愿景。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表示,信息社会和老龄社会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从职业生涯角度看,人生的两个阶段被凸显。一方面是由于主观或客观造成的年轻人参与工作时间普遍推迟的“延长的青春期”。另一方面是寿命延长带来的“延长的退休期”。对于“延长的青春期”我们需要思考年轻人推迟成年带来的社会影响。而对于“延长的老年期”,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去形成一个积极老龄化的养老范式,特别是为有继续工作能力和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工作机会,是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与探索的。这涉及如何填补退休期生活的问题,是否拥有“积极”的态度,将对较长退休期的生活质量有巨大影响。

胡泳还指出,对于需要照护的老年人以及深受照护影响的养老人群,社会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帮助与支持,照护不仅是家庭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课题。

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霞指出,数字中国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生活、数字社会和数字文明这五个方面为社会带来了数字化的发展。在数字中国的环境背景下,需要培养老年人积极的老龄观,通过数字化的相关产品,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数字化中国下的积极有为老龄化。

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理事长田兰宁谈到,我国信息化社会发展是非常迅速和领先的,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信息化发展对社会群体来说更多的是积极意义。数字中国的发展规划下,社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老龄群体能够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利用数字技术解决老龄人口的生活、健康及养老等问题。

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李志宏提到,人口老龄化不等同于老龄社会,信息化也不等同于信息社会,人口老龄化仅是老龄社会的标志之一,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到一定程度后与人口老龄化相匹配,才会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在教育上表现为教育适龄人口的持续缩减,由此带来的教育资源的重新调整和配置;在收入分配上拉大代际间乃至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在社会保障问题上,我国社会抚养比持续提升,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就业问题上,人口老龄化下经济增长潜力降低、就业岗位缩减,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

李志宏还表示,人口老龄化与信息化的叠合会对社会各方面带来一系列冲击,从人口老龄化角度来看,信息化发挥着独有的作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因此信息化对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信息化相结合带来的影响,最大的挑战是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提高老龄社会经济增长潜力,可以通过打造老龄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挖掘银发经济潜力、由老有所养向智慧养老转变等途径,来应对信息社会建设下的人口老龄化。

DSC_4697

圆桌对话(从左到右依次为:马旗戟、胡泳、何霞、田兰宁、李志宏)


互动讨论


互动讨论中,在场嘉宾聚焦数字化信息化与老龄化的同步共振产生的诸多影响发表了各自看法。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梁春晓指出,老龄社会概念并非仅包含老年人,而是涵盖了全龄人群。因此老龄社会的到来对社会各界造成的种种压力更多将体现在年轻人身上。从长远的技术角度看,一方面是技术发展和迭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另一方面,人的学习能力的增长速度大概率会迟缓于技术迭代的速度。可以说,代际数字鸿沟在未来可能会愈演愈烈。


梁春晓提到,对于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未来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局部的、个案式的技术影响,而是需要让整个社会意识到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技术与学习之间的冲突愈加剧烈的社会。对此,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会结构,怎样的法治体系去应对这种矛盾的加剧,社会各界应做出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DSC_4765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梁春晓


活动最后,在场嘉宾合影留念,为本次会议画上圆满句号。


DSC_4786

嘉宾合影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