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下的新人口红利——老龄社会 30 人论坛专题研讨会(64)成功举办
2月17日下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和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主办的“迎两会·看中国”之“人口负增长下的新人口红利”专题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原新,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理事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王瑛,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马旗戟,共话“人口负增长下的新人口红利”,凤凰网风直播、头条养老、学说平台及老龄与未来视频号同步直播,在线参与人数超16.3万。
原新教授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寿化和少子化持续并进。人口发展规律所指,长期低生育率的必然结果就是人口负增长,长寿化和少子化的必然结果就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交汇是百年未有之人口大变局最大的灰犀牛,引发人口全要素与经济社会变革交织联动,将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过程,需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
会上,原新教授对人口机会与人口红利的概念区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表示,人口机会是人口学概念,是人口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条件。而人口红利是经济学概念,是由人口机会转化而来的经济产出。人口机会不会自动转化为人口红利,中介因素或者转化机制是与人口机会匹配的经济社会决策和环境。如果人口机会不能有效转化为人口红利,那是人口机会的浪费,绝对不是人口红利消失。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同的人口机会,必须高度重视人口机会的转型。
原新教授认为,我国人口负增长大势已定,未来30年,宏观人口形势基本面,从规模、结构、质量、空间和政策五方面来看:规模上,人口规模巨大是首要特征;结构上,老龄化社会向深度老龄社会转型;质量上,人力资源大国正在转向人力资本大国;空间上,人口迁移流动活跃,城镇化水平攀升;政策上,全面转向积极生育政策措施。
原新教授表示,对于我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应秉持“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的原则,注意区分其阶段性。他认为,人口负增长相对于发展而言就是硬币两个面,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此外,他再次强调,人口机会不会自动转化为人口红利,实现人口机会向人口红利的转化,需要经济社会正确决策的加持。
在点评环节,王瑛表示,人口负增长趋势下,积极推动观念变化和加速出台相关公共政策是人口机会向人口红利转变的关键。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退休后从事自己想做的、能够赋予自己生命意义、产生幸福感的工作,这恰恰是社会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面对如今多元化的、科技加速发展的世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或将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变革,因此,对于人口负增长趋势不必悲观。
马旗戟认为,人口的增减是动态复杂、综合多元的内生外生变量,与偶然必然因素综合造就的结果,在看待人口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其数量规模、结构和质量。此外,人口红利本质上讲是社会资源和要素重新配置、重新适应的过程,而人口红利的释放和使用需要本着对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最大化来考量。
会上,原新教授还详细回应了线上观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及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主持。多位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袁瑞军,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曾红颖,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研究员、教授级高工龚炳铮,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锦萍,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李佳等参与本次专题研讨会。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浙江(浙江大学)国际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教授贡森,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赵卫华,工蚁坊发起人郭小华,蝴蝶之家儿童舒缓护理中心理事长符晓莉,发展总监郭浩等。与会嘉宾围绕人口机会、新人口红利、婚育观念等话题进行了内容丰富且深入的探讨。
最后,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为原新教授颁发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主题分享感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