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在数字世界里变老——老龄社会3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57)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0日 阅读数:0

横版海报


9月18日上午,由老龄社会30人论坛、信息社会50人论坛、盘古智库和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苇草智酷承办的“在数字世界里变老”专题研讨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胡泳主讲,凤凰网风直播、百度APP百家号、今日头条之头条养老、搜狐传媒、老龄与未来视频号、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视频号、腾讯研究院视频号同步直播,在线参与人数近22万。


胡泳表示,衡量数字文明应就低不就高,考察它的包容度有多大,在何等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他认为,新冠疫情使得数字排斥问题更加凸显,而数字排斥与社会排斥是密不可分的,这就会产生“数字弃民”。数字化参与对老年人来说,不仅是生活上的实用性问题,还同他们的生命质量相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我们的社会应加大面向老年人提供技术接口和培训的力度,为老年人的数字化参与敞开大门。


“技术不是万能的,无论网络多么高歌猛进,技术都无法取代人与人的接触。”胡泳认为,新冠疫情再次提醒我们,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线上解决,对老年人来说,安度晚年,更多依赖于长期存在、执行有效的老龄社区服务体系。但技术如果应用得当,其实能够极大地提升老年人的福祉。同时,为提升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政府必须将互联网接入作为基本需求,而扩大数字技能培训的范围也应是政府和第三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主题分享的最后,胡泳强调,老年人在数字化背景下面临的许多挑战,反映了即便“离线”也普遍存在的更大的社会问题:年龄歧视、对老年人自主权的不尊重以及缺乏协商。因此,整个社会需要形成共识——加强老年人权利,并将基于权利的方法纳入老龄化政策。他呼吁,应确保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卫生服务、社会服务和长期护理服务,同时确保非数字服务得到维持。


在点评环节,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梁春晓,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理事长田兰宁,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非营利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分别进行了精彩点评。梁春晓表示,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期性趋势,需要长效性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创新,需要从立法上,从公共政策创新上,从根本上解决种种技术的不适应和排斥。田兰宁认为,数字技术发展仍应回归到“人间性”的原点上进行思考。金锦萍表示,应尽快构建老年鸿沟治理体系,创新治理理念,为弥合鸿沟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权利。


在互动讨论环节,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院长马旗戟、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围绕数字排斥、数字鸿沟、数字化社会与老龄社会、适老化等话题分享了观点。


最后,北京信息社会研究所所长、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学术总监王俊秀为本次专题研讨会作出总结。他表示,今天的讲座具有象征意义:通过数字包容在数字世界里维持非数字化服务。胡泳所提出的数字包容是指在包容性增长已然达成的社会发展新节点上,如何保证数字社会之外的群体的权利。在由老龄化社会步入老龄社会的今天,数字包容这一话题的提出具有深远意义,需要持续消化与拓展。未来,无论技术还是人的发展仍应回归生活,重新回到“人间性”的原点上思考。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主持。多位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及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方美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总工程师何霞、大湾区国际信息科技协会副会长车品觉、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推进组专家委专家吴秀媛、知名经济学者薛兆丰、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特聘教授尤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瑞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六所研究员龚炳铮、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出席本次专题研讨会。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支芬和、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实、银龄书院创始人兼院长薛晓萍、北京市家庭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姚艳华、中关村思德智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宋凌寒、盘古智库湾区研究院秘书长高山、中国财富出版社财政金融分社主编李彩琴、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原大雅宝社区书记李颖、老龄社会30人论坛&信息社会50人论坛秘书长林茜等。


合影

嘉宾合影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