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盐碱地治理发力!盘古智库吉林振兴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举办“推进吉林省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专题研讨会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习总书记的这番话明确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吉林省现有未利用的盐碱地227万亩,盐碱地带来的一系列危害是长期阻碍吉林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今年2月10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到中科院东北地理所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分区施策,以生态方法治理利用盐碱地,助力吉林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5月23日到2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到白城市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推进盐碱地治理和利用,为实施“千亿级粮食”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在此背景下,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盘古智库吉林振兴研究院、吉林久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于6月7日下午共同举办“推进吉林省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专题研讨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协会及企业共同参会,为我省深入推进盐碱地治理和利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言献策。
会议由盘古智库吉林振兴研究院秘书长、办事处主任龚文辉主持,他表示盐碱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挖掘盐碱地潜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粮食安全有着特殊意义。未来,盘古智库将继续发挥社会智库的平台作用,围绕吉林产业振兴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供信息咨询与决策参考,为吉林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库力量。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洵围绕“盐碱土壤微生物结构性改良综合技术及应用”进行分享。他表示复合微生物菌群环境适应性强,在盐碱土壤中能快速繁殖加速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和矿化,抑制有害菌生长繁殖,激活有益土著菌,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环境,修复和重建健康的土壤微环境及根部生态圈,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改善盐碱地的通透能力和保水能力,加深耕层,阻断地下水向上返盐的毛管水通路;菌体及其有益代谢产物共同作用,高效的分解土壤中影响作物生长的根部代谢物,各种农药化肥残留以及大分子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及生长因子,中和土壤的碱性,加速养分的分解,从而有利于盐碱土盐分的淋洗,均衡提高土壤养分,培肥土壤。其核心机理是快速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以生命创造生命。
人民数据·乡村振兴数据中心总监王亚学从数字化的角度对于推动“吉林省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数字三农上下游的问题提出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他建议要建立吉林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利用大数据平台,利用物联网、3S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区域空天地一体化吉林盐碱地综合治理和利用大数据平台,在盐碱地治理、盐碱地确权、盐碱地改良等场景,开展数字化的管理和数字化建设,为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农业企业实现精准管理和科学改良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实现治理信息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的数字农业发展目标,将农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岩教授牵头组织成立的“吉林省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及现代绿色农业工程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研究吉林省盐碱地土壤改良治理工作,利用近临界水的作用,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像高压锅一样使其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可以将废物变为宝物,有效改良盐碱地。
吉林久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禹诚表示,后续会联合相关企业持续下沉工作至吉林西部松原市与白城市盐碱地集中分布的各县域地区,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具体的盐碱地治理技术输出与治理相关工程,助力吉林省真正实现“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在讨论交流环节,其他与会嘉宾分别就当前吉林省盐碱地治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建议进行讨论。
吉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联络处处长张贺,原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研究员李伟华,吉林省镇赉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周立儒,吉林久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禹诚,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侯铭,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史炎颢,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重点项目部主任李博菽,人民数据管理有限公司乡村振兴数据中心总监王亚学,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分公司总经理徐城彬,广东省兴粤投资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赵红霞,中铁十四局投资公司东北区域经理杨帆等相关人员参与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