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勇:美日澳印“四边机制”面临多重挑战
3月12日,在美国积极倡议与主导下,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国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讨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此次会议是在美日澳印“四边机制”下的首次领导人级别会议,同时也是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参加的首场多边峰会,试图在外交上释放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强化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宣示四国共同应对其他大国的战略认同。显然,这将对印太地区地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加剧印太地区安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为美国“印太战略”服务
美日澳印“四边机制”最早由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积极推行“印太战略”,强化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将四方安全对话升级为四国磋商机制,积极推动美国与日澳印等国的合作,以构筑全球反华包围圈;煽动、挑唆并激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蓄意挑衅中国在南海地区的主权与安全,全方位挤压中国发展空间。美日澳印组成的“四边机制”成为“印太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服务于该战略。
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推进“印太战略”,明确将战略重点转向印太地区,进一步提升“四边机制”的地位,致力于将该机制作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安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四边机制”被拜登政府激活和强化,从一个非正式和不定期的四方对话机制走向了最高领导人级别的峰会。根据会议联合声明,四国领导人拟在今年年底前举行面对面的会晤,更深入推进“印太战略”,使美国继续主导印太地区事务,维护其在全球海域的主导地位。此次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针对性和攻击性十分明确,符合美国新政府所强调的通过联盟强化国际战略竞争的意图,会议召开的时机也反映出了美国的精心谋划与战略图谋,体现了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印太地区的重视。
联合盟友和伙伴国共同抗衡中国,已成为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大特征。“四边机制”的首次领导人会议,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竭力联合印太地区盟友与伙伴国推进“印太战略”的意图,即把四国间合作扩大到印太地区,日澳印三国各自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伙伴关系,强化与亚洲国家的外交关系,加强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并使印度洋地区参与进来,与美国目前的“辐射式”联盟体系等形成战略上的互补,以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四国领导人还强调共同维持在新兴科技、信息技术、太空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讨论了在气候变化、稀土、能源、芯片等关键领域的合作。会议将供应链安全作为重点议题,并确认了分散供应链的必要性,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四国将联手重组稀土供应链,研发稀土精炼技术,在资金上支持中国以外国家的稀土产业,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
“四边机制”首次领导人会议讨论的议题十分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美国新政府将重新全面强化与盟友、伙伴国家的合作。但与此同时,美国实力的相对衰弱,缺乏足够的凝聚力、诱惑力,讨论议题过于宽泛造成的协调难度极大等明显的因素,都使得各国难以简单地选边站队。这是“四边机制”需要解决的重大挑战。
尽管美国试图在印太地区组建“小北约”,但四国在基本战略意图、发展优先事项、对华立场上都不尽相同,日澳印三国出于对华经贸和外交等关系的需要,不会完全与美国站到一起,难以形成有机整体。此外,印美之间的军事合作有着互相利用的特性。美国积极拉拢印度,欲使其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遏制新兴大国的重要桥头堡。而印度要的是利用美国印太战略之需提高自己博弈的筹码,同时向美国购买军事技术和先进武器装备,以提高自己的军事能力。
标签
推荐阅读
-
胡志勇:七国集团基建计划替代不了“一带一路”
2021年06月23日 -
胡志勇:日本版“印太战略”的特征
2021年0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