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2021年台海及南海形势:第三方因素或引发中美摩擦
两岸现在到底是什么状态,各方声音比较多。目前关系确实是不太好,蔡英文的态度比较顽固,两岸经济联系减弱、交流停滞。而且台湾当局确实做了很多出格的行动,比如大力推动与美国的军政关系。
但现在大家关注的这个军事态势,很大程度上是台方自己炒出来的。一点风吹草动,它就给自己对号入座。比如经常炒作大陆的军机进入台所谓“防空识别区”的西南空域,但大家知道,台湾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将大陆的福建省和浙江省的大部分空域都划进去了。大陆的飞机只要起飞前往海上巡航,就会进入了台口中所谓的“西南空域”。
而国际上,台方把这个当作大陆“欺负”人的证据,但这个没什么说服力。从2020年开始,美国的官员、智库和学者们,都在谈论台海战争风险。其中都在说大陆要“攻击”台湾,甚至还表明了各种时间节点,这个很有意思。这一方面可能是美国真担心,所以表达出一种焦虑;另一方面也是在塑造局势,美国要塑造一个大陆准备“打”台湾的舆论态势以对中国进行施压。个中意图,真真假假。但无疑,美国的炒作已经在国际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拜登上台之后,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进行了一定的降调或回归。如,他至少承认三个联合公报,而这个在特朗普执政后期,基本上都不怎么提了。因此,短期内美国不希望台海形势出现大问题。但美国更多的可能是只做不说,或者说做得多,说得少。美会继续加强对台军售和军事交流,实质性提升美台关系。
相较南海,美国目前更关心台海问题。为此,在军事行动上,近两个月,美国加大了对大陆的威慑力度和“秀肌肉”的动作。
这是一个螺旋升级的过程,美国加大威慑力度,中国肯定会有所反应。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台湾问题确实比较麻烦。
在南海,大选之后,美国一直是以威慑为主。美国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和军事行动,一定程度上是怕中国“搞事”。虽然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还没出台,但目前他的政策基调已经开始明晰,那就是加强与盟友及伙伴的协作、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和进行激烈但可控的军事竞争。
中美的战略文化不同,美国对于局势的担心体现在它不断强化的军事动作,“以攻为守”,属于进攻型战略文化。而中国如果担心出现地区冲突,肯定是减少军事动作,是克制型、防御型的文化。对于中国来说,如果想给某个地区降温,可能会选择军事脱离,而美方则不同。
南海当前主要存在三大类的矛盾。
一是中美间的战略竞争与军事摩擦。中美两军的海空相遇,每天都在发生,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长期的过度部署和过度疲劳,美军一线官兵的专业素质明显下降,这不利于维护两军“不冲突、不对抗”的局面。
不过, 3-4年内,特别是在今年,中美双方发生有意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较小。中国爱好和平,致力于维护南海局势的稳定;而美国本届政府强调可控竞争,应该暂时不会有大的动作,但其针对中国的前沿威慑和战争准备会进一步强化。
第二个是主权及海域划界争议的问题。中国跟东南亚部分国家,包括菲律宾、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存在着主权争端和海洋划界的争议。关于岛礁的控守现状,我认为暂时不会有大的改变。然而,“南海仲裁案”之后,上述国家已经不承认和中国在南沙海域有任何划界的争议,依据是仲裁裁决认为所有的南沙岛礁都不能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些国家的要价已经普遍抬高,与中国关于搁置争议的谈判基础已背道而驰。
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如果中国对于它们在争议海域的行动不采取反制,就相当于承认了它们的说法。例如,部分国家在争议区里搞新的单边油气开发,中国就不得不采取相应行动。但反制的结果,必然会引发这些国家和域外势力的炒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边稳定。
因此,关于海域争议问题,短期内可能比较麻烦,预计今年菲律宾和越南可能出现更多状况。
而且,菲律宾在南海的动作,还可能会刺激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中菲之间曾发生过黄岩岛危机。而在菲律宾国内,对于所谓“西菲律宾海”形势向来较为敏感。如果再次发生黄岩岛或仁爱礁危机的话,那美国选择军事介入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是今年最值得担忧的,因为第三方因素,中美双方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军事摩擦。
第三类的矛盾,就是关于非传统的安全问题,比如说防灾减灾、航行自由这种公共问题。比如,英法德等最近加大了对南海的关注程度,但它们和美国不一样,更多的是展现存在并做出捍卫“航行自由”的姿态,以服务其国内国际政治。
就中美关系而言,在南海近期一是要预防意外;二是要提防第三方因素引发的不可控和不确定。
标签
推荐阅读
-
胡波:台湾所谓“西南空域”究竟在发生什么
2021年11月09日 -
胡波:遥感技术在海域态势感知中的应用
2021年10月16日 -
胡波:澳大利亚军事野心日益凸显
2021年09月25日 -
胡波:中国周边海洋形势近患与远忧并存
2021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