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毛大庆:当我谈城市更新时我谈些什么(下):破解大城市病的更生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7日 阅读数:0

毛大庆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老龄社会30人论坛成员、优客工场创始人

在上一篇中,针对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三座国际化超级城市的发展情况,我试图梳理出中国城市更新的演进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



今天,我们探讨的城市更新,其实与中国过去几十年城市化进程中的旧城改造、动迁、商业开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过去的城市更新,其实更倾向于广义上的旧城改造,或狭义上的商区开发,重点针对的都是土地及土地上的附着物,即便有一些商区内的经营模式升级,也属浅尝辄止,没有在更深层次上嵌入内容与社区居民的模块。


城市更新,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一种更生,在更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更”,城市中的“更”有两层含义,一是变得更好,二是更换形象与风貌。


只有把“更”做到极致,做到完美,一座城市的内容才会跃然而新,才会生生不息。


一、新时代城市更新的三个模块


区别于传统旧城改造与开发过程中的“招商+运营+管理”模式,在新时代的城市更新理念中,三个与“更”息息相关的新模块将成为城市更新中的决定因素:内容(IP)孵化+平台化模式+服务型政府。


首先,城市更新过程中,内容孵化模块决定着项目的天花板,优质的IP将为空间场景带来巨大的流量及磁吸效应。


目前,中国城市带有内容孵化属性的运营载体包括三类:


第一类:集中商业综合体更新,比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这些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老牌商区,在新时代同样要依靠更多新兴IP赋能与引流,才能拥有更多活力。


第二类:旧城的街区商业更新,其在内容层面更加看中在地生活方式的表达与小众品牌的孵化成长。


第三类:老旧厂房的商业更新,北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包括798、首钢、红桥、南阳共享际,这类建筑载体深度匹配相关产业的聚集效应。

 

其次,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消费内容平台运营者(平台孵化机构)运行模式大致需要四个维度上的能力:


一要不断开拓IP,探索新生活方式的内容及个体(匠人),了解世界各地最新的生活方式消费体验;


二则需要运营者具备场景定位、设计改造能力;


三要运营者主动寻找到内容及主理人,通过整合沟通内容设计,确定内容商业模式及合理性。


四要加速聚合内容运营平台,并在投入运营后以社群的形式链接各类内容,形成聚合复合式发展的格局,进而带来裂变效应,以平台化思维,打造IP矩阵。

 

最后,在新时代的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的原有角色定位需要做出转变。


在空间方面,政府应当积极整理低效空间,并解决旧城改造中的产权性质、消防、食药监、公安等管理等制度更新问题。政府对于空间内容主要以整体把控为主,并与市政配套设施的改造相结合,避免在同一座城市中出现功能冲突和设计不匹配的成本浪费。


在资金方面,政府应当做好租金管控,评估资产公允价格制定及信贷支持。对于新消费品牌的成长,政府应当给予宽松的成长环境,比如两至三年的空间成本补贴+政策支持,同时,政府可以提供对接金融工具的服务。


二、破解大城市病 城市更新的四条答案


今天,中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预计在四年后,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


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破解大城市病,解决交通、房价、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问题,是摆在中国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更新,就是对这些课题的破题过程,如何满足人的需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城与自然的融合共生,都是城市更新在未来必须担负的责任。


首先,城市更新的本质是生活方式的更新,对于城市更新的主导者而言,必须要充分了解居住者对于生活的诉求。


其次,城市更新必须重视产业升级,因为产业是城市的心脏与驱动力,是一切城市创新的源泉。没有了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越好,城市就会变得越空旷与空洞,这其中最极端的案例是鄂尔多斯康巴什。


第三,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在地文化的理解与继承。


一座城市的独特性与差异化并不在于那些钢筋水泥的丛林,而在于其历史肌理中所传递出的深厚底蕴,这是城市更新的品牌基础。


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国际大都市最大的魅力从来就不是它们的经济硬实力,而是这些城市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时尚潮流。


最后,也是未来城市更新最重要的趋势,就是持续扩大参与者的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亲身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是对一座城市,一个社区,一个街区最大的尊敬。


参与更新的范围越广,城市的张力与弹性也就越大,其包容性也就越强,城市的魅力与吸引力自然会持续增加。


多元的文化,必将赋予城市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力与取之不尽的文化内核。


三、写在最后


回顾历史,总结前鉴,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几座一线城市从人口规模、城市规模、基础设施规模上都在急速扩张,同时,在人居环境、历史文化、商业开发、科技创新等多个城市发展指标上实现了复合性协调统一发展。


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依然有大量正在发展中、或亟待取得突破的新兴城市存在,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老问题、新问题,在城市更新的演进中依然有很多值得改进与纠错的细节,这是一个系统化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需要吸收西方国家的前鉴,总结规律,另一方面,更需要所有与此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团体、社区居民共同努力,通力协作。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中国在新时代持续焕新,在城市进行规模扩张、设施换代的过程中,让人民拥有更加厚重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标签
老龄社会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