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王林:大变局下,企业的4条出路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8日 阅读数:0

王林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一、第三次开放的大幕拉开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共同对当前形势和未来做一些展望。

 

我首先想讲两个关键词:一是变局,一是企业家精神。


市场从不缺少变化。但今年以来,市场所出现的3种情况比以往更加频繁和尖锐:


第一个就是板块轮动;第二个是风格切换,对于一些有问题的产业,给予的缓冲时间相对较少,比如教育培训行业;最后再加上带来的市场震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疑问:中国经济究竟往何处去?中国的未来是否还将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我想,在这背后要看到它的逻辑正在变化。它所折射的是,基于时代红利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一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一些不确定性;但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整个国家大的方向没有变化,依然在朝着既定的方向坚定地往前走。


国家商务部已向CPTPP提出正式的请求——申请加入CPTPP。这应该是我们在评估了大量风险后做出的决定。因为改革就是“变法”。当年我们加入WTO时修订了1万多条法律、国家和地方的法规;而要加入CPTPP,所需要修改的可能不止于2-3万条法律,这会有比较大的风险。


但这里面有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加入CPTPP,预示着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三次对外开放”。


从开放的性质来看,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开放是被迫开放,当年我们被西方大炮打开国门;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小平同志所领导的第二次开放,是主动的开放。


而现在的第三次开放,和第一次、第二次有很大不同。它不仅是一场中国主动的开放、制度性的开放,而且诸多领域是单边开放。


第三次开放是更深层次的开放,不仅仅是解决传统上投资贸易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技术升级和创新问题,而是重在竞争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我们要参与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因为对规则制定权的竞争是今天国际竞争的核心。

 

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对外开放往往会成为我们国内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这里面有两条值得注意:


1. 增强改革动力


我们对外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贸易、货物、服务的机会,而且还能引进世界上更先进的管理理念、经济制度和更完善的国际规则。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借助国际规则的压力来增强国内改革的动力。


2. 更多高水平的技术流入中国


另外,考虑到技术的扩散离不开资本的流动这一事实,我们更应当向外国资本开放。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代以来,大部分原创性的技术均来自西方国家。这一局面至今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说句心里话,如果不开放,我们很可能就会把已经引入的西方的高端技术红利,在逐渐消耗殆尽后,可能再花10-20年才能赶上目前的世界水平。


而随着对外开放带来的是,更多的高技术流入中国。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第三次开放将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有了相当方面的单边开放。


单边开放和对等开放,英国和美国就是两个最好的例子:美国永远是讲对等开放,只有其他国家向美国开放,美国才向他们开放;英国不是,英国当年之所以成为“日不落帝国”,靠的就是单边开放,其他国家即使不向英国开放,英国也向他们开放。


单边开放,有容乃大。当然,单边开放也要讲条件,我们国家现在也不是说无条件地单边开放。但总的来说,中国开放的脚步随着申请加入CPTPP会越来越快。


那么,在市场化、开放之后,我们将面临第二个大的问题:靠什么作为动力?


大家都知道,我们之所以有现在这么快的发展,主要取决于5个方面:一是分工,二是科技发展,三是市场化,四是全球化。五就是“企业家精神”,一种拥有“理性的理想主义”的企业家精神是我们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大变局时代,企业的4条“出路”


我们知道,自从有人类以来,一直到1800年,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停滞的”。我们人类97%的经济成就是在近250年间取得的,也就是在人类诞生以来的0.01%的时间里创造的。


增长的曲线是陡然上升的。图中红色的线是东方,黄色的线是西方。从中可以看到一组数据就是,全世界人均GDP在长期以来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停滞”。


在1800年以后开始大增长,人均GDP开始直线增长,短短200多年中,人们所创造出的财富甚至超过此前数千年的总和,进入人类历史的“大增长”。市场经济制度下,人们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财富。


这背后很重要的一个推动力,就是“企业家精神”。什么叫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不确定性,以创新为已任的人。


在大增长取代大停滞的历史时期中,国家、地区间出现了“大分流”,在同样的250年间、如此大的经济成就下,有些国家迅速增长、有些国家却停滞不前。


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企业的发育程度、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和成长速度,决定了哪些国家哪些行业会停滞、哪些国家哪些行业会发展。


因为企业不仅仅是经济组织,市场经济制度也不仅仅是经济体系,它同时也是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


例如,胡雪岩曾经富可敌国,没有他就没有左宗棠西征的胜利,但他仅仅是商人,不是企业家。而中国近代史上的企业家有谁?我举两位,张謇、荣德生。他们不仅仅是做生意。如果企业家只是做生意,那就不叫企业家,他们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不仅仅为社会提供就业和财富,企业家精神更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今天这个企业家聚会的场所,我要说,发挥企业家精神是解决中国发展挑战的关键,企业家的身上是有历史责任的。


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大家都非常熟悉。他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企业家精神则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而且他说:“企业家通过引入新的生产函数,从而破坏了现有的市场均衡和市场结构,实现了创造性的毁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是企业家,另一个动力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纯科学。像刚刚公布的诺贝尔三大科学奖落地,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奖全都是纯科学,全都是一些人所说的“无用科学”,但无用之用才是最大的用。


我们讲,科学发展和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人类财富增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当很多企业家问我“大变局时代,该怎么办”“企业该如何选择”时,我总会告诉他们4点办法:


1. 知难而进


在全新赛道上要勇敢地面对不确定性。我以乔布斯为例,乔布斯去世得太早了,才56岁。


乔布斯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企业家,他要的是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他以创新为己任。


他所创新的产品,大家可以看一下:


Apple,开启个人电脑时代;

皮克斯电脑公司,改变整个动漫产业;

iPod,改变整个音乐产业;

iPhone,改变整个通信产业;

iPad,改变PC产业。

完全就是把过去都颠覆掉。这个人永远都在创新。


当乔布斯得知自己得了胰腺癌时,第一反应是愤怒:为什么是我?愤怒过后,他很快进入思考:人为什么会死亡?最后,这激发了他的创新欲望。


他认为死亡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安排。乔布斯经常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做什么?在这种假设下,人生的过法就会和别人不一样。


一直到今天,乔布斯还在影响着我们,我们还在用他的产品。


2. 在传统赛道上“专精特新”


越是传统的产业,越富有生命力;越高科技的产业,越容易被别人颠覆。


大家不要以为传统产业就没有前景,一定非得去做高科技,其实不见得。“衣食住行”最起码永远都有生命力,提供人类最基本需求的产业往往是最长寿的产业。关键是要把它做精。


这里我引用日本的一个说法“一生悬命”。为什么日本的东西能做得那么精致?因为他们把自己所做的那行与自己的生命相关。


举个例子,日本树研工业。1998年,这家企业生产出世界第一的十万分之一克的齿轮;2002年,树研工业又批量生产出重量为百万分之一克的超小齿轮。


这种粉末齿轮到目前为止,在任何行业都完全没有使用的机会,但是他们居然就是生产出来了。这就是做到极致。


中国也有好多这样的典型,比如曹德旺只做汽车玻璃,“做一片中国人自己的玻璃”;大疆做无人机,现在已经做到了世界占有率达到70%,非常了不起。


3. 做强产业链


要去把产业链拉长,把上游、中游、下游连起来做。大家知道,中国奶粉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叫中国飞鹤,去年销售额210亿元,今年销售额应该能超过280亿元。为什么能做到?它把上游包括土地、养牛在内的农业到最后做成奶粉的链条整个串了起来。


4. 做颠覆性技术


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你在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可能解决问题”。


这句话带有哲理的味道。站在提出问题的角度,你看待问题的维度并没有变;可能很多东西,你都考虑到了,但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就是,你的“维度”没有改变。


有些问题,站在原地的维度上是无解的,只有进到更高的层次才能解决。


1916年,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富兰克·奈特在康奈尔大学的博士论文《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指出:“完全竞争市场不会有利润也不会有亏损,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不确定性。”


因为有不确定性才有利润。这点对企业家的考验非常之大。大家都知道的企业家马斯克,画了5张蓝图:


1. Neuralink,脑机接口。因为人永远不是机器的对手。一个有超好记忆力的人,比不上拿手机百度一下的小年轻,马上被秒杀;


2. openAI,人工智能;


3. SpaceX,星链计划。我们现在做5G,马斯克做的是星链,一个地网,还有一个天网,发射4.2万颗卫星,其中1.2万颗是低轨卫星。当地面上接不到信号时,可以接天网的卫星信号;


4. Solarcity,光伏发电;


5. Boring公司的真空隧道列车。


所以回过头来讲,经济发展,除了依靠政府的力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就是企业的力量。


包括刚才讲到的乔布斯。从一定意义上说,苹果甚至比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更能刺激美国经济。以iPhone 5手机为例:


苹果推出iPhone 5时,首发3天售出了超过500万台,当时所有iPhone型号的总销量达到2700万台;


仅几个月,iPhone 5的销售就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了0.5%;


苹果创造或支持的美国就业岗位达到59.9万个,与1年前相比增加了8万个。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


“乔布斯领导的企业在清晰地,描绘这个国家冲出低谷的路径,孤独而绚丽。”


这就是企业的力量。


三、结语


最后,考虑到开放的潜力,加上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中国任何一个领域的开放都足以改变国际资本的流向。


事实上也是如此:


2021年1月,UNCTAD报告显示,中国取代了美国数十年来第一的位置,成为2020年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吸引163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也是诸多跨国企业2020年业绩增长的主要市场;

2020年12月,星巴克表示,未来10年将把全球门店从3.3万家扩张至5.5万家,中国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0年,BBA(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均大幅增长,创造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最佳销售纪录;


2021年,汇丰前海证券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全球900多家机构投资者和大公司中,将近有2/3计划把在华投资平均增加25%。


企业决策的一个基本起点是“认识你自己”,你到底是谁、你主要的资源在哪里、你最主要的能力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虽然在当前,面对着疫情的不确定性,面对着激烈的中美贸易摩擦,面对着经济下滑的形势,面对着产业政策、监管政策等方面的一些新局面。


但我仍想说,所有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时,要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


标签
区域高质量发展
分享至

王林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