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盘古智库疫情期间建议列表&公益直播沙龙《抗疫转型,企业生存》专家观点汇编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06日 阅读数:0

 

 

 


 

 

        从3月2日起至9月8日,盘古智库调研组在易鹏理事长的带领下,通过汽车与火车相结合的方式,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展开历时6个月,覆盖15省市超过40个地市,行程5万里的7次基层大调研。对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投资消费出口、基层脱贫攻坚、保就业、保运转、保工资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形成了数万字的内部报告和40余份建议,其中的一部分最后变成了抗疫的政策落地,为疫情下“六保”“六稳”贡献了智库力量。2月中旬,为助力企业突围渡困,盘古智库推出系列公益直播沙龙《抗疫转型,企业生存》,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建议、交流平台等多方面支持,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目录

  • 第一期:盘古智库理事长 易鹏、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叶青《当前各地帮扶政策机会分析》

     

  • 第二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郎凌云、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靳毅《疫情下的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与再融资新政解读》

     

  • 第三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陈秋霖《“转危为机”——疫情判断和互联网医疗发展》

     

  • 第四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李志起《头部品牌的“战疫”大机遇》

     

  • 第五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管清友《疫情之下,如何保卫中小企业的“生命线”?》

     

  • 第六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葛颀 《疫情下的社会服务业升级——机器人、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 第七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熊鹏《疫情冲击之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周期评估》

     

  • 第八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刘科《疫情下的科学精神——硅谷的创新文化对中国加速科技创新的启示》

     

  • 第九期:盘古智库常务理事 陈小华危中有机-疫情下的家政服务业观察

     

  • 第十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郑新业《财政“不可能三角”对企业和民众的影响

     

  • 第十一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 王勇《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 



 

 

 

第一期 当前各地帮扶政策机会分析

 

 

 

 

预判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一)复工难

 

 

目前基层工作人员尤其是社区、居委会面临很大防疫压力,加上湖北地处中国交通核心,疫情封路对周边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巨大。

1. 服务业复工难。

2. 制造业复工难。

3. 全国分地区分阶段复工。

(二)关注风险


1. 服务业或出现小微企业倒闭潮。

2. 服务业倒闭将引发失业率升高。

3. 警惕社保资金、社会治安等系统性风险。

(三)地方政府已出台企业抗疫扶持政策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已相继出台各项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减免税费、增加补贴等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四)企业如何应对

 


1.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2. 关注中央政府出招一是公共服务业刺激政策;二是中央政府会减税,但减税力度不会太大,因为空间有限还要保民生等固定开支,更大可能是出台缓缴、延缴等办法,不要对大幅减税期望太高;第三,货币政策宽松是必然,对资本市场的现金流来说是利好;第四,加大国有资产出售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

越是经济下行,越是周期谷底,更要乐观看待明天。

3. 强调几点企业生存能力。第一,要提高企业数字化生存能力,数字化能力越强受冲击越小;第二,依靠头部企业,进入到头部企业产业链中去,和头部企业共同生存;第三,实现品牌化,拓展企业生存空间;第四,与有专业知识、政策线索、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各种智库平台互动合作,推动企业发展,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和成长率。

 

 

 

 

第二期 疫情下的资本市场投资策略与再融资新政解读

 

 

再融资新政

(一)资本市场反映疫情冲击的逻辑

从需求是否受影响、能否补偿来分析。新冠疫情发生后,根据供需可以将行业分为几类:

一,需求受到短期冲击,而且造成库存积压影响未来供需的,比如部分可选消费;

二,需求受到短期冲击,未来会恢复,但对短期损失无法补偿的,比如一些大众消费品和部分线下服务业,如餐饮理发等。

三,需求受到短期冲击,但未来能恢复,而且会补偿的,比如旅游,地产链,汽车和部分消费电子等。

四,需求短期受益,但供给也能很快上来的,比如一些医药、口罩、消毒剂等疫情短期受益行业。

五,需求短期受益,供给无法迅速扩大,同时也是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比如游戏、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医疗互联网等。

从二级市场投资的角度,越往后的类型,优先级越高;越往前的类型,优先级越低。

(二)2019年是资本市场的长期拐点

1. 对A股波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政治周期,市场表现与政策方向有很大关系。

2. 投资者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过去中国资本市场的散户过多,羊群效应明显,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3. 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影响。中美贸易战之后衍生科技战,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打压。虽然中国技术在应用层(手机支付等)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国企业掌握的底层核心技术还比较少,硬科技实力落后明显。
 
4. 小结

金融市场的重要逻辑:

(1)资本市场不仅要看当前的基本面,更要看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对未来基本面的预期,和预期的变化。

(2)一级市场投资因为没有流动性,不受交易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看长期基本面;二级市场多了博弈因素,也就是所谓“投票机”的机制,不仅要考虑自己投什么,还要考虑别人怎么投票。毕竟自己喜欢没有用,市场喜欢才会涨。当然这有时候是一个时间周期的问题。对于有估值能力的长期价值投资者而言,如果策略得当,那么短期波动就不那么重要,可以减少很多博弈因素的影响,专心研究基本面。

(三)再融资新规是带来源头活水的政策

1. 再融资门槛降低,条件放宽,价格折扣更大,解禁更快。

2. 科技成长行业更受益。

(四)听众互动和投资建议

1. 目前市场热点:疫情受益逻辑马上就要过去,现在市场开始反映复工和政策刺激逻辑,或者不受国内影响的全球需求逻辑。中期看真正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核心竞争力的好企业最终都会胜出。

2. 对持有科技股的建议:科技股大部分属于效率资产,有较高的赔率,但是确定性难以保证,投资方式是适当分散,避免单一公司押注过重,结果受技术路径、商业模式或政策的改变而损失惨重的结果。

3. 关于估值方式和天花板:估值方法有很多,并不是只有市盈率,要看行业特点和公司成长周期,不同时期的公司可能会用不同的估值指标。还没有盈利或盈利很少的公司就不适合市盈率指标,有些可以用市值,有些可以看收入和用户。市值的天花板可以通过对行业天花板和占有率来估算,作为判断未来潜在空间的指标之一。

 

 

 

 

从历史经验分析资本市场

 

 

 

从历史经验看待资本市场,短期存在波动,长期回归基本面。不管是权益还是债券,短期内受到风险事件的冲击,调整过程或长或短,比如在疫情中存在的短期减仓操作,但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资本市场重新回归整体经济环境。想要了解长期资本市场,需要梳理全球经济的发展阶段、中国在全球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宏观经济走向何方。

(一)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阶段

1. 科技周期尾部。

2. 债务周期顶部。

3. 人口周期下行。

(二)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

1. 中国是全球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2. 中国同样面临着三大周期问题。中国享受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周期红利。中国的人口基数保证了比较强的内生需求,带动经济向上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出口高速增长。中国逐渐走向了债务扩张的增长模式,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从不到150%增长到250%,经济体正在承压。

(三)预判未来资本市场前景

未来债券市场将是温和上涨的过程,权益市场的扩容是比较明确的前景。接近250%的宏观杠杆率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举债发展经济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权益市场扩容是新的需要。

1. 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是可期的。原因如下:第一,基建和房地产温和下行,虽然2019年政府在基建端虽然有所发力,但在债务约束的限制下,总体上对经济的正贡献并不明显。第二,投资和出口作为两大引擎将有所下降,数据偏低位起稳,两者主要起兜底作用。第三,消费作为压舱石,由于收入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中国消费市场偏刚性。

2. 外部资本继续流入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中国经历着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但中国凭借巨大市场容量依然能够引领全球。

3. 疫情之后的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先行,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等)需要逐步落地。

 

第三期 “转危为机”—疫情判断和互联网医疗发展

 

 

 

 

互联网医疗发展

 

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中有很多表现是值得关注的,也是值得大家对这块领域看好的。此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的表现,可以称之为医疗第二战场。


目前来看,在疫情中提供互联网医疗的主体,一部分是医院、社区机构;第二部分就是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疫情期间做了好几项工作;第三部分是流量平台,腾讯、百度等大平台在疫情期间,突破了原有的一些方式,也做了很多工作。

另外是大量的慢性病人是需要和医生之间沟通交流的,一些平台也提供了相应的服务,让医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管理病人线上也实现了有效的管理

这次疫情中,线上医疗的表现有三个特点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此次疫情对互联网医疗的用户进行了一次教育,包括病人用户与医生用户。

二是在这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实现了政企合作、企企合作和企社合作三方面的合作。

三是从自发行动到政策推动。

但是,这次考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大量医院并没有做好准备的,只有少数的医院表现得不错。大部分互联网平台都是在过年加班加点地做这些事情。

第二个问题是公众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广泛。

第三个问题是医生的动力是要解决的。

互联网医疗有三个核心的问题,在这次疫情中也都遇到了

第一,不允许首诊,即医生不能对首次找其看病的患者进行诊疗。

第二,处方药。原则上首诊是不可以开处方的,那么疫情中首次通过线上求助的病人病人需要处方药就无法解决。

第三,支付。在此次疫情中,有大量的人都只能通过互联网医疗去接受服务,但互联网医疗是医保不支付的,那么可能是增加了一些患者的医疗负担。

这次互联网医疗的表现,是对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七个模块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

第一,互联网+公共卫生。检验了大数据在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中的应用。

第二,互联网+医疗服务。线上医疗服务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缓解了线下医疗的压力,让更多资源去支援疫区、治疗感染病人。

第三,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这次对家庭医生签约也是个很大的挑战,如果家庭医生签约做得很实的话,各地的社区防控会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但是如何把家庭医生签约和社区防控结合在一起,可能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次深改委要求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资金在基层统筹使用,其实就是解决防治整合的问题。

第四,互联网+医保。此次疫情中没有特别明显的体现,但是可能会有一个触动,很多人面临疫情以后,会有一些心理和行为变化,比如愿意去买一些保险等。

第五,互联网+药品。这次对于整个线上药品的销售会是一个新的推动。

第六,互联网+科普教育。互联网医疗对此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互联网科普的话,大家对疫情可能会更紧张。

第七,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今天很多人呼吁为了减少医护的感染,让人工智能承担一些工作,比如测量体温等,包括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

最后,此次疫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

一是对人的影响。很多研究也表明灾难对人的心理是有长期影响的。我想这一次的影响比非典的要大,会导致安全和健康需求的增加,比如保险,也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比如线上医疗。所以说此次疫情会对老百姓的需求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二是对医院的影响。首先是会越来越重视线上的服务,不仅是问诊,还有管理患者等可以形成长期的联动机制。从政府治理角度来讲,这是在公共卫生危机中一个非常好的治理手段。其次是大家在这一次疫情里面无可避免讨论到民营和公立的问题。

坦率地说,在惯常的机制启动时,首先找的不是民营医院,肯定是公立医院,到后来收治不下,才开始征用民营医院。所以也不能说民营医院没参加,但可能确实有些民营医院并不是很愿意参加。

前阶段主要是以限制公立医院发展为主要导向,但之后相信会有一些新的思考,正如非典之后一样。但民营医院并不是没有机会,比如泰康这次表现就不错,我认为可能会成为未来民营医院的领袖。民营医院长期以来被莆田系带上烙印以后,大家都不太愿意接触民营医院。对于医疗,人们特别关注口碑,有口碑才能信任,才能生命相托。所以民营医院需要抓住机会,做口碑,获得信任。

三是对平台的影响。这次会对各个平台有很大的一个激励,有更多的投资人愿意相信互联网医疗。其实有很多短板也产生了,比如如何实现供应链上的整合,如何和保险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和药品供应连接起来等,形成一个真正的服务链条,这个可能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

四是对政策的影响。政府在医药医疗领域,特别是在卫生治理上,会更多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相信政府也看到了这次不同机构提供的各种数据研究,相信他们也很喜欢的,静候也会应用起来。同时,通过疫情的检验,相信政府部门也会更有力推动互联网医疗规范发展。

第四期 头部品牌的“战役”大机遇

 

 

 

 

(一)疫情是机遇也得要抓住

对于本次疫情,每个人对于健康、生命安全和家人关爱赋予了莫大的关注。但对于企业家来说,需要有更强的责任感,企业家需要思考,如何让公司活下去,实现自救。

第一,企业要找到角度、提升思维高度、寻找切入口和改变机会。

第二,心态决定一切,考验老板的精神境界以及信念。

第三,顺境时偶然,逆境是正常。

(二)案例说明

企业家分为普通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是否能洞察先机是划分平庸和优秀的分界线。在疫情面前,企业家不能犹豫和焦虑,要看得更远、尽快寻找机会。企业不能完全依赖政府,关键在于自救。

1. 案例一“恒大创新商业模式改互联网卖房”。

启示:“别人贪恋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真正的企业家最懂得反周期操作,变化才是红利,企业转型不能被动,要马上行动,改变战略。调整商业模式,找到流量入口,安排蓄水池。

2. 案例二“西贝莜面村最先发声获投资”。

启示:聪明的企业在危机面前看到的是机会,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

 3. 案例三“林清轩逆势战疫情向上销售迅猛暴增”。

启示:自救三大策略包括“信心”、“品牌”和“数字化”;聪明的企业家能在危机面前主动出击,敢作敢当。

 4. 案例四“老乡鸡手撕员工联名信获贷款”。 

启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发声的企业才能自救。

在这些案例中,体现了“头部品牌”的洞察能力,企业家要做“逆行者”,保持逆向思考的能力。企业自救要讲究方法、速度和效率,企业为疫情做出的捐赠和贡献要及时做出宣传,并上升到企业到战略品牌与后续业务相结合。

(三)疫情过后的趋势

1.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发生变化。电商和网络购物今后将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更多的中老人在疫情期间也在形成这些习惯,并有望得到保持。疫情压抑的消费需求,会在疫情之后发生反弹。

2. 疫情很快会出现拐点,要相信政府和国家足够强大。企业要抓住补偿性的消费反弹,这波反弹带来的蛋糕是新的分水岭,是2020年第一大商业机会

3. 头部企业优势巩固,缺乏创新的企业沦为炮灰。很多伟大的企业都是在危机中创业并且创造辉煌。另外,老企业也可以开新花,就像微软帝国重新焕发活力。

企业家一定要牢记肩膀上的责任和担当,不能轻易放弃。疫情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大考,是企业“凤凰逆磐”的机会,不能坐等,唯有自救。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级舞台,要学会掌握命运的主动权。企业更要学会准备应急方案,才能在危机前面绕过险滩。企业家要不断修炼自己,才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更长。

 

第五期 疫情之下,如何保卫中小企业的“生命线”?

 

 

 

 

刀刃上的增长—庚子战役后期的经济、政策和市场
 
(一)目前经济预测分歧较大,底数尚不清楚

目前的时间是2月中旬,下旬刚开始,大部分数据出不来。关于经济预测的分歧较大,明确的经济决策就比较困难,这直接涉及到下一步的国家政策和企业经营战略。比较乐观的预测是第一季度GDP下滑到4%,部分预测下滑到2%至3%,比较悲观的预测是-2%至-3%,因此当前政策主要是试探性的。

大家担心的全球供应链问题,从国际局势来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完全出局尚无可能。但欧美国家可能正在进行“压力测试”,为中国出局做准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疫情是否会带来长期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变化。比如疫情期间火热的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是否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得到持续。这些变化对经济的连锁反应也是难以预判的。

(二)目前的宏观政策都属于试探性,纾困比宽松重要

1. 财政政策要担当大任,需要超常规

财政政策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不切实际的要求降费降税;二是防止“政府点菜,企业买单”。社保减免、缓交是可行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比较大。“纾困”的政策比“稳增长”和宽松政策更重要。

今年后三个季度如何追赶经济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利润跨期上缴十分必要,例如银行、石油化工、烟草行业等行业跨期上缴,是可以短期充实财政的方式;

关于投资结构,“新基建”(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共卫生等)在未来可能成为重点投资方向。四万亿2.0版本恐怕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投资方向和融资去向,必须到民生、应急、短板这些领域,防止再度出现脱实向虚。

2. 货币政策已经在试探,后续力度看经济下滑程度

当前的央行降息是不对称降息,一年期降得多,5年期降得少(涉及到房贷),这是考虑到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近期的股票市场也可以看出端倪,流动性宽松战胜了对疫情的恐慌。

3. 刀刃上寻求增长,治理能力需要新突破

要正视困难,也要有信心。现在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比如互联网发展对治理的挑战、贸易战和疫情。治理能力需要创新提高,治理能力比宏观经济管理更重要,需要范式和模式的突破。新时期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大胆,也要心细,有点像走刀刃,避免日本这样的国际教训。

(三)企业要立足自救,沧海横流,大浪淘沙
    
在此次疫情中,企业面对的最大困境是现金流问题,这也是企业短期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包括:第一,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第二,特殊时期要利用好股权市场;第三,利用资本市场,发债、定增,加快IPO投资步伐。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很多管理机制是相通的。第一,企业要做好底线管理,居安思危;第二,企业家要持续学习,与外界有平等、通畅的沟通交流,不要自我封闭、被动封闭。第三,企业要积极的生产自救,做好最差的情况准备。

(四)股票市场流动性通过大考,流动性因素和盈利因素会交替影响

对于监管层面来说,指数涨跌是第二位,重要的是流动性。短期来看,流动性宽松是对股票市场的最大影响因素。下一步投资者需要判断,企业盈利占主导还是流动性占主导。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规范监管和有效治理是关键。

再融资新规,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方来说是利好(增强流动性),但对投资者来说未必公平。

(五)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思,中国处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节点

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并找出答案:

第一,现代宏观经济学面临理论贫困,如何解决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现实问题?

第二,大陆大国的治理难题由来已久,国家治理的边界、张力和极限在哪里?

(六)听众互动

1. 房地产调控和走向:房地产松动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房地产形势很难回到2014年或2015年的状态,而且全国房地产行业分化正在实现:过去房地产主要依靠高杠杆、高周转,现在主要是保障现金流。从开发人到手艺人。

2. 中国资金是否正在从房地产向股市流动、为何疫情期间股市不降反升:短期来看,是宽松效应、跷跷板效应;长期来看,中国居民的资产不动产比例缩小,金融资产比例扩大。根本还在于规范的市场和法制化的监管。

3. 解读当前美元和黄金的共同强势:美元和黄金从长期来看是负相关关系。一定时期内同向也正常。目前,负利率和避险,是金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第六期 疫情下的社会服务业升级—机器人、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疫情下的社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和四大驱动力

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和产业要素的推动下,以数字经济持续两位数增长为标志的社会数字化转型进入加速起跑阶段。人类社会从“原子经济”向“比特经济”的转型持续提速。在“比特世界”里,没有稀缺性,不是零和博弈。

 

(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特点

 

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范式具有移动性、企业客户、平台化、视频和泛智能化五大特点。

(三)十大商业机会和新生产力平台

 

 

中国数字经济总量已经超过31万亿人民币、GDP占比34.8%,稳居全球第二。虽然和美国80万亿人民币的体量还有一定距离,但两位数的增速为抢占中国GDP榜首位置消除了任何悬念。数字经济红利为服务业升级带来了十大商业机会:媒体和游戏;汽车和自动驾驶方案;公共安全;公共事业;智能制造运营;健康医养;数字原生代;金融;教育培训;数字资产管理。

机器人即服务RaaS构建服务业升级的全新生产力平台。乔布斯用智能手机重新定义了手机和全新生活平台,而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服务业平台。

(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六重战略议题

 

第一,品牌重塑。

第二,客户重构。

第三,竞争力重育。

第四,生态和价值链重生。

第五,收入重建。

第六,标准重定。

 

(五)疫情影响下的服务业数字化转型AB面:鱼之失和渔之获

 

鱼之失是指人员减少聚集,商业机会减少,商业地产价值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渔之获则是从服务提供向“技能培训+原料销售”进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混合现实XR的赋能,云开店到客户的家中和办公场所,帮助客户提升新技能。

此次疫情提前启动了社会服务业的升级,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明显提速,率先领跑的企业将更有可能成为新的行业领军者,而持续保持健康的现金流将成为这场数字化马拉松的关键所在。

第七期 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周期评估

 

 

 

 

(一)全球经济和金融周期现状

 

1. 理解经济周期

 

对于投资者或者在金融市场工作的人来说,从各种观点和看法当中寻找能够指导投资的规律性方法非常必要,这种方法应该是可量化的、可观测的、体系化的,而不是单纯依靠自我经验。

 

2. 全球经济周期现状


总体来看,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周期处于回升的状态,2019年8月份之后全球经济回升加速;疫情爆发之前,全球经济周期处于良好的位置,因此全球经济对疫情的抗打击能力比较强。

 

3. 理解金融周期


金融从中介变成主人意味着从资金往来的中间人变成可以掌握货币创造,拥有影响实体经济的权力。第一步是“金本位”结束,解放了央行发行货币的权力;第二步是金融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开始),信用创造的主体增加。理解金融周期要意识到,在当前商业环境下,金融在有些情况下能够决定经济。 


4. 全球金融周期现状


发达国家的金融周期处于适度宽松的位置,历史均值附近。发达国家还有金融政策刺激的空间。新兴市场的状况更为良好。


中国金融周期处于全球最好的位置之一,尚有放松金融政策的空间,包括准备金率、企业融资条件、信用差等。主要原因是2015年股灾之后中国金融一直是紧缩的状态。

 

(二)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1. 疫情影响经济的途径


(1)对消费的影响:餐饮业的损失无法弥补;旅游业的损失部分可以弥补;催生了新的消费,比如在线消费。


(2)对生产影响:对生产影响冲击很大,影响生产的直接后果是影响了工人收入和企业家利润。


(3)对投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项目开工,通过影响企业利润影响计划投资项目,也会产生一些新的投资机会。


(4)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影响全球高度专业化产业链的总体效益,尤其是电子信息、汽车产业。


(5)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通过影响现金流和利润,冲击脆弱性企业。


(6)影响所有人预期:预期影响经济的所有方面,口罩短缺(影响口罩资源的分配)、不敢消费,不敢投资,导致预期自我实现的发生。改善预期是经济恢复的关键因素。 


(7)经济社会之间产生反身性:经济问题会引发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反过来影响经济问题。

 

2. 金融市场如何看待疫情


金融市场的四个方面担忧:


一是中国疫情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从而拖垮全球经济;就目前来看,尚无太大影响。


二是其他国家疫情发展超过预期,影响本国经济;当前全球股票市场波动与此次疫情相关。


三是其他国家不恰当的政策应对,包括谎报信息、过度反应;在疫情发生之后,俄罗斯全面切断与中国的联系,比如禁止人员往来、切断货运,这就是非常糟糕的过度反应。


四是疫情对中美贸易协定的影响。目前中美贸易协定正在按照良好的方向执行。


3. 疫情的中国经验

 

中国经验值得关注的三点:


(1)中国情况特殊,有以武汉为中心的大量传播源;


(2)中国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春运人口流动;


(3)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措施。因此,中国经验的关键是降低接触率。


同样,中国经验也有副作用。由于全面隔离,中国经济陷入深度停滞,复工面临较大困难和不确定性。原因如下:医用物资紧缺(口罩等);地方政府走向极端,一刀切要求复工条件。


4. 全球传播前景——谨慎乐观


除了韩国、意大利,可能还有伊朗(数据不明),并没有形成集聚爆发传播源。其他国家也不存在类似中国春运的人口大迁移。WHO已经做了充分预警,各国已经处于警戒状态。中国已经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手段,非湖北死亡率极低。新加坡、台湾、香港、日本的经验显示传播完全可控,尤其是香港对疫情的防控是很有效的方案。

 

(三)疫情下对全球经济的展望

近期A股的上涨有非常扎实的基本面因素,或者说有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支持。另外,疫情给中国提供了“休养生息”的窗口,有机会让利于民营企业。比如上周发改委宣布降低制造业企业的天然气、电力的使用费。如果这些政策继续得到强化,A股未来发展空间可以走得更远。


创业板要放到更大的场景里来理解,创业板的大涨与台湾、香港的股票上涨一脉相承,这与5G、半导体、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电子信息正在成为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主要动力,2019年亚太技术股指数领涨。


对全球金融市场预估:


(1)经济周期随着中国复工,存在快速恢复可能。


(2)各国都在准备财政刺激方案,全球财政发力箭在弦上。


(3)各国货币政策完全有空间应对疫情。


(4)最关键的变量还是中国金融周期变化前景和经济政策持续优化。

 

第八期 疫情下的科学精神—硅谷的创新文化对中国加速科技创新的启示

 

 

 

(一)疫情带来的影响

 

 

 

1. 疫情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新冠肺炎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恐慌。

2. 新冠肺炎给全球能源带来了恐慌。

3. 疫情是否会加速中美脱钩?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企业复工的速度和进度。

4. 本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是中国超7000万户的个体工商户和超3000万家的中小企业。

5. 在全球供应链方面,中国公司的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也令全球经济也跟着“打了一个喷嚏”。

(二)如何建立创新社会

竞争优势涉及两方面:一是成本比竞争对手低,性价比好,并长期诚信形成品牌;二是做别人做不到的,及创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性价比好;但近年来,中国成本优势在逐渐消失。如果不创新,在国际上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1. 硅谷的价值观与文化

(1)硅谷价值观——叛逆精神

(2)硅谷价值观——多元文化

(3)硅谷价值观——拒绝平庸

(4)硅谷文化——容忍失败

2. 硅谷创新文化的科学基础

(1)控制论

(2)信息论

(3)系统论

3. 小结

建立创新文化有如下几点:

 

 

(1)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

(2)建立反垄断法体系,让每个创新的个人或企业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在同一起跑线上;

(3)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投入创新的人有回报,像反腐那样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我们从硅谷的成功中看到的是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硅谷不是计划造出来的,硅谷也不可能产生于僵化的体制。只有自由的创业体制,非常分散的决策过程才能创造出硅谷这样的奇迹。发展高科技,资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能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的体制和文化,用以造就创业者的栖息地。

企业是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链接了政—产—学—研,也就是产业环境、产业商品化、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培养对企业家有敬意的社会。

 

第九期 危中有机—疫情下的家政服务业观察

 

 

 

 

(一)疫情对服务业的冲击和挑战

 

非典时期,中国服务业占比是40%多,当时的中国的经济总量比现在小了很多。2019年服务业占比53.9%,目前的经济总量乘以服务业的比例除以2003年的GDP的总量和乘以服务业的GDP对比,这是十几倍的差距,所以可想而知这一次对服务业的影响。所有从事服务业的仍然是停摆的,包括旅游、电影等,家政行业也是一样的。

 

(二)危机之中的转机

 

对于在线化、数字化的公司和平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做在线游戏、教育、购物的公司是业务量爆发。58到家在过去两年一直在打造数字化能力,我们希望把整个家政行业带到一个全在线行业,在线面试、在线匹配、在线签约、在线发工资、在线做背景调查,然后在线商户确认,包括保险,员工的SAAS系统全部数字化,这是我们跟其他家政公司的一个很大区别。

 

如何应对疫情是品牌影响力的表现,所以疫情对家政行业的短期影响是2到3个月的收入,这是非常巨大且不可避免的损失。中期影响是在一年到两年,但属于可控的。因为家政是刚性需求,在疫情结束之后,需求的恢复也是巨大的。由于疫情影响时间长,一季度会整体会影响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如果把业绩往回追一点,在一到两年内影响不会太大。长期来说对家政行业是一个深远的改变、巨大的利好,包括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训的转型,高效率地实现无接触,所有系统全部在线化,从而真正地改变整个行业。 

 

(三)企业家如何应对疫情的冲击

 

第一,企业家必须是有决断力,有断臂求生的决心。

 

第二,企业家命运靠自己。

 

第三,疫情对所有人都是风险。

 

(四)企业家对经济和就业的责任

 

企业家必须要站出来为中国的就业做一些应尽的责任,当然我们也希望政府给一些支持。第一,不要一刀切。稍微允许非疫区人员出得来,进得户。第二,在国家本就有的培训就业补贴中,稍微透明一点。目前的补贴链条极其长,就算中央政府愿意拿出1000亿来扶持就业,但层层审批流程太长,时间成本高,效率低。所以我希望在疫情的人员流动方面不要一刀切,补贴方面稍微透明直接一点。因为这两个挑战关系到生意的本质,允许人员稍微流动比任何社保税收、任何银行贷款都重要。

第十期 财政“不可能三角”对企业和民众的影响

 

 

1. 做不到“既要、又要、还要”, 降低税负、增加支出和控制债务是财政的“不可能三角”。提供公共服务是财政的第一职能。稳定经济的主要责任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经济波动本身,财政政策稳定经济要从属于核心任务。

2. 确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至关重要,别种了市场经济的“田“,荒了政府的“地“,由市场提供的,政府要忍住,要高度警惕所谓的“新基建”,那会挤压市场的空间,还会压垮债务。

3. 政府应减少饱和型和劣等品公共支出。

4. 稳定宏观税负,改变税收结构。治理污染和改善收入分配都需要增加税收,降低增值税税率到10%,增加环境税,碳税,实施起征点为1亿元人民币的遗产税。

5. 债务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应该保留足够的债务空间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要警惕人口流出地的债务累积。政府可以通过混改回笼部分资金、以稳定债务,混改应由财政部门主导。

6. 重构央地关系,推进公共服务中央化。没有全国统筹的“五险一金”,就没有市场经济。

7. 进入“大国财政”时代,本国政策能够影响他国政策的国家就是大国(中性词),但不一定是好事。

8. 从全国看,最困难的经济体是北京和上海,需要和G7国家竞争。

9. 中国应该预防的是美国的倾销,而不是封锁。

 

第十一期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一)疫情全球爆发与冲击的基本原因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相互依赖的全球化世界与时代。

 

2. 人们对病毒特性的认识以及习惯思维的影响。

 

3. 中美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量,导致中美经济发生变化,必然冲击全球经济。

 

4. 气候变化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疫情。

(二)疫情全球经济影响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议题:经济全球化VS民族国家的国际政治。

         1. 疫情下国际社会合作机制脆弱。

 

2. 疫情与大国战略竞争,人类共同体意识淡薄。

         3. 疫情被意识形态化,导致国家治理模式、全球治理模式的竞争。

 

4. 疫情被国内政治化。疫情成为国内选举、党派竞争、政治合法性斗争的目标。

(三)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1.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全球经济冲击巨大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包括中国冲击波和美国冲击波两波。

 

2. 美国股市剧烈下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3. 全球股市大跌的主要因素

 

(1)投资人担心疫情大规模扩散。

 

(2)美国股市泡沫比较多,调整迟早会到来。

 

(3)原油市场剧烈波动,冲击股市与经济。

 

(4)美国经济深层次原因。

 

4. 疫情对于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体系比较脆弱,挑战大;全球经济衰退将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需求;警惕美元泛滥,可能引发粮食、药品等危机;新兴经济体存在着机遇,比如热钱的流入。

(四)全球金融危机将爆发么?

 

1. 全球经济步入衰退是肯定的。

 

2. 疫情使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雪上加霜。

 

3. 当前各国宏观经济调整的空间过去被大大压缩,余地、手段有限。

 

4. 国际合作缺失,国际领导缺失,疫情扩散与全球化,全球供应链的调整;贸易战在继续,将加重危机。

(五)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秩序的未来

 

1. 国家对市场的作用上升。

 

2. 大国战略竞争,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重构。

 

3. 科技创新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出现,决定各国的国际竞争地位

 

4. 全球化两个方向的选择将更加明显,国际社会面临重大抉择。

 

5. 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可能促进各国扩大合作,但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