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助力合肥国家综合性科技中心建设——盘古智库赴合肥调研,并与合肥市委书记座谈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5日 阅读数:0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重点城市中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实现产业升级,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整体高质量发展,6月4日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盘古智库高级策略研究员、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皮钧,盘古智库咨询服务部主任周济等一行赴合肥市,围绕当地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展开深入调研。本次调研为《中国青年》杂志社组织的专题调研。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与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进行了座谈。双方就城市该如何依靠科技创新进行产业升级,如何依托地区优势资源打造符合区域发展特色的支柱性产业链,城市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宋国权书记对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并详细地介绍了合肥市综合发展的情况。调研组了解到合肥几年来在芯片与屏显等产业持续发力,直接提升了合肥在全国城市中的竞争力,同时合肥现在正在大力打造国家综合性科技中心与创新之都。对此,易鹏理事长表示合肥要想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同时也需要能够整合资源的企业家、风险偏好的投资家。而盘古智库作为国内顶尖社会智库,聚集了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投资人,将会为合肥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贡献一份力量,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与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皮钧

 

调研组一致认为,合肥是我国中部城市发挥自身特长,实现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尽管合肥是我国最晚成为省会的城市,具有经济基础性相对薄弱、周边大城市很多、缺乏经济腹地等困难。但是,合肥充分利用了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等优势资源,在综合科学研究和科技助力产业升级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合肥已经成为我国综合科研与创新、芯片制造、显示屏制造、家电制造等领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有三点经验值得推广:第一,官员要有担风险的精神,敢闯敢试;第二,城市主政官员要是产业专家,能够把握产业链的布局和趋势。第三,要能“舍得”,支持科研机构和学校在本地发展不遗余力。三者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出席本次座谈的还有合肥市委常委、秘书长韦戈,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吴功福等。

 

调研组调研合肥市重点项目发展

 

调研组调研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调研组参观考察新汇成微电子有限公司

 

在为期三天的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一行实地走访了合肥科学岛,多家高校、科研机构、集成电路公司、高新技术公司等机构。

 

调研合肥京东方

 

京东方目前已经成长为我国最大的屏幕生产商,而其在合肥布局的10.5代生产线是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线。合肥与京东方的共赢,是一个城市布局一个产业链最终的成功的案例。多年前,在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合肥举全市之力投资京东方,在挽救京东方这个企业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由京东方带动的芯片、机器人等产业链。目前,在合肥已经形成了完整了芯片设计、制造、测试与封装的产业链,开始助力合肥的传统产业走上了智能之路。此次去调研的晶合集成电路、新汇成微电子、欣奕华智能机器等公司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合肥的经验表明,城市发展要精确瞄准龙头企业,创造环境打造整条产业链,并使其成为自发成长的生态系统才是未来招商引资的正确方向。

 

调研组与中国科技大学领导举行座谈

 

在调研中国科技大学和合肥学院的时候,调研组了解到合肥市对于高校的支持力度很大,尽管两所高校类型不同,但都在合肥实现了高速发展,合肥是我国校成共赢发展的典型案例。在中国科技大学,调研组看到了他们严谨的学风和务实的校风,作为国内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多年来坚持数量服从质量的理念,不扩招,不盲目扩建学科,确实难能可贵。而他们在产学研结果道路上也进行了非常务实的尝试,有其教授、博士生导师等科大校友创办的启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领域内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发展前景非常好。

 

调研组参观考察合肥学院

 

而合肥学院作为应用型、国际合作办学大学的典型代表,也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地方、国际合作、实用为先的高等教育新路。对此易鹏理事长表示高校不一定需要很大,关键是要有特色,能够经世致用。

 

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实现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盘古智库将系统的、有持续性的对更多的二线城市进行深度调研,为他们总结发展经验,提出发展建议,助力中国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知识小贴士】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国最爱阅读城市、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江南之首、“中原之喉”的美誉。截至2016年末,全市有各类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学生62.86万人,其中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学生54.55万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151个,其中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3个。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排29位。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