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EN

【回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6位前政要齐聚北京, 为“一带一路”2.0版加速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6日 阅读数:0

 

引子

 

621-22日,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闭幕一个月后,由盘古智库联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Nizami Ganjavi International Center, NGIC)共同举办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会议在京举行。来自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前总统、总理、外长,以及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近60人莅临论坛,参与相关讨论。论坛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幕式上,来自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和阿塞拜疆的驻华使节,分别宣读了三国总统为本次论坛发来的贺信。


论坛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与中国作用,分五个分论坛展开探讨,主题分别为:“国际关系的未来: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作为全球安全贡献者的中国:组织、利益和价值观”;“互联互通时代的中国: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全球治理贡献者的中国”。经过两天的沟通交流,来自各个国家的政要、学者对于“一带一路”的进程、内涵、实现路径和核心目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共识。

 

1

 

 

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中国有作为

 

 

近几年,“反全球化”力量甚嚣尘上,不论是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对全球化的负面情绪、言论和行动都在呈现逆袭之势。在美国,公开宣扬“美国优先”、支持贸易保护主义的特朗普当选总统,成为2016年最大的“黑天鹅”事件;在欧洲,作为欧盟创始国的英国通过公投做出“脱欧”决定,右翼势力在多个国家抬头,有些还在本国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场反全球化的大火要烧到哪儿,要烧多久,人们不得而知。这也是每位参会代表心头萦绕的问题,会议一开始便有多位重量级嘉宾积极发言。

 


薇契斐柏嘉    拉脱维亚前总统兼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共同主席



 

黑泽尔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与会者普遍认为,全球化进程乃大势所趋,虽然期间出现了各种问题与挑战,但总体来看利大于弊,总的趋势不可逆转。拉脱维亚前总统薇契斐柏嘉表示,20世纪的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以往难以想象的巨变。特别是运输、通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将世界各国的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联系在一起,推动着人类社会高速向前发展。虽然在此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一些附带负面效应,如气候变暖等,但主要带来的还是积极影响。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黑泽尔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她指出,我们应当正视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但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会继续前进。

 


 

扬·菲舍尔  捷克共和国前总理

 


 

希克梅特•切廷   土耳其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

 


在参会者看来,作为综合国力迅速增长的大国,中国为全球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捷克共和国前总理扬·菲舍尔所说,国际体系正在出现新的平衡,中国所发挥的作用正是让现有国际体系变得更好。拉脱维亚前总统薇契斐柏嘉在谈及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时,也赞扬中国是值得跟随的好榜样。土耳其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希克梅特·切廷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与第一次访华时的所见所闻相比,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变化是极其巨大而又迅速的,比如经济方面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飞速提高等。与国家的快速发展相伴随,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全球化,成为全球化中的一大力量,正在成为国际格局中新的领导型力量。

 


阿米尔·穆萨    阿拉伯联盟前秘书长埃及前外交部长

 


 

拉古姆季亚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

 


 

萨拉杰丁  前世界银行副行长、 亚历山大图书馆主任兼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共同主席

 

这些前政要纷纷表示,在新型国际关系格局中,引领全球化进程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除了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软实力。埃及前外长、阿拉伯联盟前秘书长阿米尔·穆萨说,中国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全球化的新兴大国,如果美国放弃在全球化中成为领导者,中国应当在全球化新局势中成为一个可以让其他国家追随的新领导力量。穆萨强调,中国为此应该更多地去尝试,如何使用软实力吸引追随者。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拉古姆季亚认为,如果要改进完善全球秩序,根本上是从文化、思维方式、信仰与生活态度上入手,成功的秘诀不是硬实力与经济实力等,而是文化相通与吸引。前世界银行副行长萨拉杰丁表示赞同,并特别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他说,目前英语在全世界畅行,为不同国度的人彼此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各国年轻人相互交流非常顺畅。中国在发展软实力的过程中,也需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推广。他还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谈到,这一倡议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此过程中,沿线各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价值观肯定会随之传播到其他地方。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还要考虑到软实力的问题,既要让中国软实力能够通过“一带一路”传播出去,也要让各国软实力在该过程中互相流通。

 

 显然,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与会者看来,“一带一路”是中国推进全球化的新举措,具有广阔前景,必将促进互利共赢。北京大学南南合作发展学院学术院长傅军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正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需要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交流。中国越来越开放,中国的留学生在不同国家的人数不断增加,这将有利于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上的共赢,也希望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在全球化中变得更好。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暨中华美国学会会长黄平表示,中国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国家,虽然正变得更加开放,但是更需要和其他国家共同合作来发展,“一带一路”就是一个契机。中国的发展理念是“共商、共建、共赢”,只有共赢才能实现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发展。

 

在短短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参会代表对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发挥的作用达成了诸多共识,也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大家都认为,目前国际社会中的逆全球化现象只是暂时性的,全球化的浪潮将如滔滔江水,一往无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将中国和带路沿线国家紧紧团结在一起,让各国能够一起在全球化时代中流击楫,扬帆远航。

 

 

2

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对全球化进程的参与,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也只能在深化全球化的条件下实现。2008年经济危机后,不少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增长。特朗普上任后对美国国内事务的更多关注,也造成投资、市场等国际公共物品缺位,进一步抑制了全球化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的第二场研讨聚焦经济议题,探讨如何继续发挥中国的世界经济增长稳定器作用,如何继续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增长。这既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利益,也是这次会议的题中之义。

 


 

雷杰普•迈达尼    阿尔巴尼亚前总统


阿尔巴尼亚前总统雷杰普•迈达尼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意义重大,未来完全可能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他对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和经济发展成就表示赞赏,认为中国在金融领域潜力巨大,不仅可以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也完全有可能成长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他建议,与美国正在采取的逆自由化举措不同,中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相反的道路 ,如在外汇、汇率等政策上可以采取更加多元化、更加开放自由的方式,强化央行在规则调整中的作用,并采取独立的货币政策,从而促使中国成为更加出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联合国副秘书长黑泽尔指出,中国在鼓励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和绿色产业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她笑言,如果世界各国民众都像美国人一样消费,我们需要好几个地球才能够用。在从出口型向消费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平衡力,即将关注点放在可持续发展上面。这就需要国家制定政策,多多鼓励绿色创业。这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据她介绍,当前全球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25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其中亚洲就有5万亿美元,占据了20%的份额。同时,推动经济发展还需要鼓励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丁一凡对此表示赞同,指出中国正在推动创新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增速迅猛,并在去年获得了全球最多的专利。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李稻葵则强调,与中国相比,欧洲国家的专利和技术成就在制造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更高,对于促进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这也是中国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



 

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    保加利亚共和国前总统

 

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认为,中国调整经济增速和发展模式为世界各国所乐见。他根据以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指出,增速最快的地区往往衰落速度也最快。但目前来看非常好的一点是,中国已经在调整增速,并正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模式从出口型向消费型转变,这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所希望看到的。国际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其特点是强调由集中化的生产转向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产品,这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更加了解消费者的“语言”。建议中国在调整变革的过程中,及时把握这一新的趋势。前世界银行副行长、亚历山大图书馆主任兼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共同主席萨拉杰丁也谈到了中国经济变革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高层次制造业领域的就业机会回到西方国家、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大型商业公司出于垄断考虑不愿分享技术,等等。与会者均强调,如果中国可以对当前的变革实现有效的把控,必将带来中国经济的又一轮大发展。这也将造福世界,造就各方共赢的局面。


与会中方学者则就中国如何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的问题积极献言献策,认为以“一带一路”为框架,中国在贸易、金融、产业等领域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不仅可能而且必然。李稻葵指出,未来的一大趋势是中国会继续推进地区贸易发展,并为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所需要的实际材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提供公共物品,促进了中外经贸发展。中国已在超过20个国家设置贸易区,创造了超过18000个就业机会。他强调,“一带一路”以开放、包容的哲学和合作的框架,为全世界提供了共同的福利。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表示,中国真心诚意地致力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这在去年9月的G20峰会和在利马举行的APEC会议上可见一斑。为此,中国一方面要继续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提升,以便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与沿线国家积极互动,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他强调,这一倡议符合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中国只是希望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做出自己的贡献,而无意追求领导或所谓“霸主”的地位。


 

李稻葵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还有与会者关注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问题。在特朗普就任之初,关于“中美可能爆发全面贸易战”的言论四起。但在萨拉杰丁看来,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这有助于中美经贸关系稳定,进而成为世界经贸关系稳定的基础。他强调,自2008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国以来,媒体往往忽略的一点是,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美国应对自身赤字提供了有益条件。这充分说明,中美经贸关系具有深厚基础,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3

在变局中求安全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当前,全球局势正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恐怖主义、经济失衡、地区局势动荡和难民潮等问题正在对全球安全构成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行为体、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在维护全球安全这一问题上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中国应如何在新时期为全球安全做出贡献?与会嘉宾从组织、利益和价值等角度,就中国对全球安全的贡献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深入进行了探讨。


与会者强调,当今世界正迫切需要重新回归平衡,重新拥有持续、稳定、长久的和平。会议一开始,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便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当前世界的变化速度太快,世界格局正在逐渐失去平衡,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也与日俱增,冲突、衰退与争端正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和平,更是稳定的和平。”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和平有赖于国际制度与秩序的广泛建立。面对当今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我们比以前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和平秩序。要实现这一愿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行为体都应贡献自己的力量。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那前总理拉古姆季亚着重强调了国际安全中的难民问题,提出“国家就像盒子,用一个盒子装更多人民,当盒子破了就会产生更多难民”,因此必须将主要精力置于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国际地位。

 


 

朱成虎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前院长

中国影响力不断提升,呼吁中国为全球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塞尔维亚前总统塔迪奇指出,随着新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中国迅速崛起,甚至已经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已经具备了做出贡献的能力。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耶夫认为,作为与美国有相似影响力的大国,中国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中国正发出更多的倡议,这是具有建设性作用的。中国的崛起将为世界建立新的制度,提供新的想像。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前院长朱成虎少将提出,中国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贡献国际安全,“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地区安全的实现。中国愿意贡献包容的姿态与哲学,改善地区安全和全球和平环境,用不同与西方的和平方式促进可持续和平。随着中国未来实力的增强,中国将成为全球安全的更大贡献者。 

 


塔迪奇  塞尔维亚前总统

 

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董事成员

 


 

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

 

“一带一路”推进要以安全为基础,文化合作是维护安全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一分论坛的主旨并不与“一带一路”倡议直接挂钩,但与会嘉宾还是很快将讨论重点转移到这一话题上。大家纷纷强调,“一带一路”虽然是经济合作的倡议,但经济合作的开展无疑要以安全的环境为前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身份不同、语言和宗教信仰差异巨大,这意味着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应对文明挑战至关重要。塞尔维亚前总统塔迪奇指出,“每个大国要确保国际安全,就需要面对文化与文明的差异与挑战”,当前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正是“如何将中国从经济大国转变成软实力大国”。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中国要走向世界,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还需要理解当地的文化与哲学,理解其他国家的感受,获得其他国家的欢迎。

 

 

总之,在当今的全球背景下,维护全球安全需要所有行为体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体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体之一,维护全球安全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得到了来自各方的肯定和赞赏。正如拉古姆季亚所说,这是一个开启新范式的时代,而中国将在这个时代中肩负国际责任,引领潮流,树立公正的国际秩序,不懈努力,继续为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做出贡献。

 

4

互联互通助力“一带一路”腾飞

 

 

 

回顾中国的对外交流史,正是一部互联互通的历史。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我们的祖先在条件艰苦、交通落后的情况下,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促进了沿途国家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也加深了欧亚古代各国各民族的友好情谊。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新倡议,互联互通的意义更显重大。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参会代表远道而来,也同样怀着深化互联互通、把握“一带一路”机遇的美好愿景。第四场的讨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启。

 


约西波维奇 克罗地亚总统



 

王勇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参会代表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对相关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克罗地亚前总统约西波维奇表示,中国主张在多元和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是一个多元主义的提法,有利于小国维护其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论是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还是全世界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克罗地亚对于“一带一路”的前景充满信心。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也表示,“一带一路”不仅能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也有助于周边国家充分利用中国雄厚的资本、产能,实现互利共赢,但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此。全球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力来刺激,“一带一路”正是满足了这样一种需要。相反,如果大家都采取保护主义和贸易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研究学部副主任周弘则分析了互联互通的深层次要素,认为目前中国加强同世界的联系主要还是通过物质层面的手段,如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往来等,但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坚持平等参与、互惠共赢、共同决策,这将使互联互通有更深厚的基础,有利于世界各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学习借鉴欧盟的“软联通”,理解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差异。



 

马达夫·库马尔·内帕尔    尼泊尔总理

“一带一路”倡议以互利共赢为原则,将有效促进国家间合作。尼泊尔前总理马达夫·库马尔·内帕尔看到了中国显著的经济成效。他认为,东南亚是人口聚集的大区域,迫切需要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发起的贸易、技术合作也是这个地区所必需的,以“一带一路”为牵引的合作项目和理念符合他们的需求。双方的合作将促进东南亚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也可促进当地与其他区域的合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丁斗从“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全球开放”这一论断入手,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入了美国领导的全球市场,现在则通过“一带一路”鼓励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货物流通和资本流通,促进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而携手应对全球化进程引发的金融危机、不公平等负面效应,这将推动全球化进程向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方向迈进。

 


 

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    蒙古国前总统

 

“一带一路”展现经济发展新范式,互联互通是促进新型发展的重要驱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黑泽尔对互联互通的重要意义有着亲身的感受。她回忆道,自己接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时,正值金融危机刚刚爆发,应对金融危机后的亚洲经济问题成为她的重要任务。她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新的发展范式,其驱动力是新的区域一体化,这就要求建立共同市场和实现互联互通。延续到今天,可以发现,“一带一路”正在成为这种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新范式的体现,为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蒙古前总统奥其尔巴特也认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充足的金融资金,有助于促进资本、创新、金融资源和劳动力的流通,有助于联通亚洲四个大区域。他还提到了习近平主席来访蒙古时的表态,建议当前应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基础,促进中蒙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代表谈到,互联互通的实现不能只依赖政府,也要重视发挥商业机构的力量和民众的作用,要让人民深切意识到,他们是“一带一路”的一部分,能够从中获益。丝路金融有限公司CEO李山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需要当地政府和商业的参与,需要更多的依靠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权力,这样才能有效节省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有目共睹。与会者一致认为,只要中国和带路沿线国家相互理解,定能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迎来新的繁荣。

 

5

世界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袭击、核不扩散、全球贸易、金融、投资等问题的日益增多和引人关注,以及气候变化大会等全球性议题国际会议的召开,全球治理不仅成为政府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也几乎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概念。在特朗普政府推卸全球责任、中国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际合作的背景下,论坛将最后一场研讨的视野定格在全球治理上,主要探讨了当今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和贡献。

 


 

塔迪奇  塞尔维亚前总统

 

尼扎米•甘伽维国际中心董事成员



 

张海滨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与会者强调,美国一意孤行推卸责任,是对全球治理的严重削弱。塞尔维亚前总统塔迪奇批评称,美国在全球治理上变得“越来越死板”,他很质疑未来的美国能否扭转现在的发展趋势,重新回归国际社会的全球治理合作。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海滨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对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决定感到沮丧。这不仅标志着美国全球“领导力赤字”的产生,降低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承受能力,并给国际互信树立了很不好的榜样,还将有损各国对于气候治理问题的广泛参与,使世界各国错过互相合作共同进行气候治理的最好时机。

 


安明博  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



 

米尔•康斯坦丁奈斯科    罗马尼亚前总统

 


国际社会需共同努力,为“去美国中心化”背景下的全球治理寻找新方向。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安明博(Amitav Acharya)指出,全球治理的变化始自冷战后期,一方面开始出现分裂化、两极化倾向,另一方面中国、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大国开始参与其中。随着美国在全球治理中作用的明显下降,传统的由一、两个国家主导的模式开始消蚀,各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突显出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有强将全球治理描述为“VIP”模式: V代表价值观(Values),包括人类发展、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发展;I代表相互联系(Interconnection),意味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空间、经济及社会的互联;P代表人(People),即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本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相理解。这一阐述引发各国前政要的热烈反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前总理拉古姆季亚对其中的价值观要素表示高度认同,认为全球治理的推进需要信任、意愿和热情,需要各国间的相互理解。土耳其前副总理、前外交部长希克梅特•切廷进一步指出,正是因为缺少足够的意愿,才导致中东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

 

拉脱维亚前总统

在中美政策发生鲜明对比的形势下,与会者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充满了期望。拉脱维亚前总统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给予了肯定,提出“经济发展是全球秩序的驱动力,中国支持并努力改善全球秩序,这对全球发展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罗马尼亚前总统米尔•康斯坦丁奈斯科指出,21世纪的中国正在融入世界秩序,这将在实质上帮助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问题上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也表示,在进入21世纪后的一百年里,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第一,中国应该成为全球治理中的领导力量,“中国不应再保持安静了”。具体到全球安全问题,土耳其前副总理、前外长希克梅特•切廷认为,不管特朗普政府及其外交安全政策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可以在恐怖主义、核扩散等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


与会者也坦承,全球治理对于中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中国为全球治理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还需谨慎应对各种挑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范士明提出,中国要想改变世界,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这一观点得到塞尔维亚前总统塔迪奇的认可。他强调,解决好国内中产阶级和民族主义问题对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大学地中海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潘华琼指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在不断提升, 但是挑战依然存在。例如,在文化领域,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因此也很难在其它国家扩展我们的文化。安明博做出了相同的结论,认为当今的中国存在着“内敛型文化”与“期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之间的矛盾。他还提出,如今的国际环境是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的好时机,但是中国要想成为领导力量,还需要邻国的支持以及软实力的发展。为了增强中国与其它国家的相互理解,拉脱维亚前总统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建议进一步提高中国政策的透明度,深化对外开放。张海滨教授强调,“现在是分享中国经验的最好时机”,但不能强迫他国接受。罗马尼亚前总统康斯坦丁奈斯科则建议“中国应运用其传统哲学来应对全球竞争。”

 

 

与会者的一致看法是,推进全球治理既是大势所趋也有其意义所在。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世界不好,中国、美国等也很难“独善其身”。深化全球治理既符合中国利益,也是中国的责任。在美国推卸责任的背景下,中国要勇于担起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重任,但在承担责任时还要以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为根本,要量力而行。

 

近20国前政要参加的论坛已然闭幕,以“一带一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与全球合作的进程却刚刚迈入新的阶段。正如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所说,中国的快速崛起正在引发全球格局变革,也赋予了“一带一路”新的理念与精神,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升级至2.0版本,从蓝图和愿景向机制建设和项目投资等更为深入的方向发展。盘古智库作为一家民间智库,能够参与到本次论坛的主办活动中,充分展现了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展现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民心相通,民心相通需要智库的努力,盘古智库愿意在民间交流和智库交流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盘古智库景桦、杜文睿、罗震、吕晴晴、宋勉、李文棣供稿。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