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参与“一带一路”,是莫迪政府明智的决定吗?
“一带一路、印度与自由国际秩序”分论坛现场
6月19日至21日,第二届“印度智库论坛”——“国家、地区及全球伙伴关系的潜力”于印度新德里召开。论坛由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劳德研究院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联合主办。盘古智库研究员李玲飞受邀参加了此次论坛。
盘古智库研究员李玲飞与会议主办方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劳德研究院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主任麦甘(James G. Mcgann)合影
第二届“印度智库论坛”是智库界极具影响力的年度峰会,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代表参与其中。目的在于汇集区域、国家和国际智库的多样性代表,在关键政策问题上进行有益的建设性交流。
印度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大变革时代的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智库在公民社会中的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等,是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
“一带一路、印度与自由国际秩序”分论坛由美国研究所杰出院士Sanjaya Baru主持。《印度时报》的外交主编Indrani Bagchi,德里政策小组高级研究员Aditya Singh中将,塔什沙拉研究所联合创始人Nitin Pai,钦奈中国研究中心Seshdari Vasan研究员,围绕中国崛起、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亚洲的地缘战略、经济意义,美国、欧洲等行为体在“亚洲世纪”的作用,以及印度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秩序下的角色等议题展开讨论。
讨论中,有学者认为,印度如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短期内可能会有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等利好,但从长远看对于印度的战略发展是不利的。他们声称印度在“一带一路”峰会前发表不参与其中的声明,是莫迪政府作出的最正确的外交决策。
也有学者认为,印度如果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就无法在其中发挥影响、形成对自身有利的局面,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势必深刻改变该地区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大国关系,中国将永久性地支持巴基斯坦。
盘古智库研究员李玲飞表示,“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平台和载体,它为全球化的资源配置带来了便利,让产业更加融合,国际分工体系更加优化。“一带一路”不仅使得中国众多的像华为一样的企业在国际层面上获得竞争力,也为来自各行各业的世界级企业更快速地找到商机提供了便利。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欧班列”。比如,华为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中欧班列从中国运输到位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欧洲仓库,再快速分拨到欧洲各消费市场,整个运输过程是14天,在运输时间上优于海运的一个月。另外,对印度持有异议的“中巴经济走廊”,也连接着“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不仅会惠及南亚地区,也会使印度融入“一带一路”产业链,融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印度经济也会从中受益。
“全球化2.0时代:应对转变与紧张局势”分论坛现场
在“全球化2.0时代:应对转变与紧张局势”分论坛,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项目主任Harsh Pant,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Francoise Nicolas,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合伙人Anu Madgavkar,拉美开放与发展中心副主席Sybil Delaine Rhodes在印度基金会主任Alok Bansal主持下参与了发言和讨论。
分论坛探讨了国际政治的大势所趋以及这些趋势如何塑造21世纪。他们认为,20世纪的上半叶定义了和平与稳定的条件,因为当时有两大霸权国家制定了游戏规则。下半叶确保了经济繁荣,因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消亡使得另一个超级大国浓墨重彩地勾画了全球化进程。而在当今多极化共存且每个国家都有各自视角的世界里,印度也应该有一席之地。
“新面孔与新策略:智库面临的人力与资金挑战”分论坛由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Samir Saran主持。参与研讨的嘉宾有媒体与战略研究中心的Poonam Dabas,印度OCP政策中心项目执行官Ihssane Guennoun,印度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Dhruva Jaishankar,印度RIS主任Sachin Chaturvedi,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高级研究员Abhijit Iyer-Mitra等。
分论坛的议题包括:智库从业人员结构中缺乏女性代表,尤其是高级管理岗位的代表;智库的发展是否能超越只在大都市内的发展而走向乡郊地区;智库如何更好地发挥影响力以及解决财政可持续的问题;智库现有的研究机制应该如何改善和提高;智库如何既能保障透明度,又能增加其资金来源等。他们认为,在智库的雇员结构中,除了学者和退休外交军事人员的常规构成外,现在有一种趋势,即媒体从业人员的比例在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智库作为实习和工作的优先选择,这是很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