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机遇与前景 中外专家畅言“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齐琪) 5月10日,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指导、国际在线主办、盘古智库协办的“‘一带一路’建设:成就、机遇与前景”中外专家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围绕“一带一路”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沿线国家相关构想的对接等话题,多名国内顶尖的“一带一路”和国际问题研究专家,以及来自尼泊尔、法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柬埔寨、俄罗斯、英国的外交官、学者、资深媒体人士等齐聚一堂,展开了精彩讨论。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发言中谈到,“一带一路”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由中国倡导,但它是世界性的,它的成果不仅要惠及中国,也要惠及到所有参与到这个伟大事业中来的各国人民,惠及整个人类社会。但实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要靠一代人、甚至要靠几代人去努力。他指出,在研究“一带一路”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的同时,也不要放松对它的风险研究,不要放松风险机制的建立,不要放松同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安全领域工作中的合作。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扬说,“一带一路”计划通过几年的发展之后,完善了顶层设计,建立了强力支撑保障体系,并在具体的推动过程中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目前已经有4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20多个国家与中国开展产能合作,54个国家和中国签署了税收协议。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理念,越来越成为沿线国家和人民的共识,而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也越来越被认同。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特别关注“民心相通”与“讲好中国故事”。他介绍说,习近平主席曾指出要构建中国硬实力,同时也要构建中国软实力,因此中国努力在跟沿线的国家进行合作,包括留学计划,每年都提供相应的访问留学项目来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此外,还通过体育赛事合作、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医疗、科技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促进民心相通。黄日涵认为,要实现“一带一路”参与国相互之间的合作共赢,还需要选择用对方能听得懂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到不同的山唱不同的歌”,要根据各国的特点去讲故事。选择对方能听懂的故事,同一个故事要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讲,到哪里去就用当地最适合的方式去讲,而且要少一点传播、多一点沟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介绍说,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仅吸引了65个沿线国家的代表,拉丁美洲、欧洲许多国家也大量参与进来,外延上有很大的提升。他认为,之所以发生这种提升,是由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多重身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金砖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王义桅说,今天中国式的全球化是以发展为导向的、是抓生产,蛋糕做大了,才能更好的促进全球化往前推进。
来自英国的克里斯托弗·乔治奥认为,习近平访问英格兰标志着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期,同时也向其他国家释放“一带一路”的融合精神。他说,英国是中国新型经济外交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英国同时也因此获益。他说,英国虽然脱离欧盟,但并不是脱离整个世界,通过参加“一带一路”,英国将为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自埃及的媒体人、学者萨拉赫·埃布齐德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他从媒体人角度建议,中国媒体应该加强与阿拉伯媒体的合作,力求在阿拉伯世界的各个层面扩大“一带一路”的影响,让其更加深入人心。萨拉赫·埃布齐德说,他最早的中国印象就是电影电视里看到的长城、李小龙……因此他认为,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是最生动的知识,文化产品是最好的推手,中国应继续致力于这方面的推广。
法国驻华使馆投资参赞孟哲希望“一带一路”沿线的物流体系能够健康发展。他介绍说,法国拥有众多良好的海洋港口,同时也有非常棒的铁路系统,因此在交通运输领域与中国合作的基础非常坚实。此外,他认为中法之间在可再生能源、智慧城市与电子商务领域应该开拓新的合作机会。■
来源于“中青在线”
主编邮箱:xinshuping@pangoa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