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11月15日,盘古智库研究员李玲飞受邀参加由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与德国环球之桥协会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中欧合作”研讨会。
德国环球之桥协会考察团一行20余人,由其协会主席、北风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尔布雷希特任团长,成员主要为德国企业界和智库人士,主旨发言人为德国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副研究员、前联邦议员赖纳·施廷纳。
李玲飞研究员与与孙荣民大使、阿尔布雷希特主席合影
中方主持人为外交学会副会长孙荣民大使,主旨发言人为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教授、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除李玲飞研究员外,中方参会人员还有外交学会欧洲部副主任刘明宇、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外交部欧洲司德国处副处长王大可、中联部西欧局德国处时静、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经济室副主任胡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黄静、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胡黉。
何茂春参事从21世纪的两个趋势——全球化和中国的崛起——开始讲起,谈到今天的人类面临着自己制造的危机、地球的危机、天文的危机,人类只有团结、走向一体化,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危机。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正是中国在运用自己的哲学、智慧来应对危机和解决问题。中国和德国,作为一带一路两端的两大经济体,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欧洲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两者的合作将会为世界树立一个范例。
与此同时,何茂春承认“一带一路”还不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方案,还不能满足所有的贸易需要,解决所有的问题,它更像是一个理念、一个游戏规则、一个升级版的对外开放,以及产能合作、制造业合作。
赖纳·施廷纳也阐述了他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他认为“一带一路”展现了中国的远见卓识,是一项关于合作的倡议,其目标与成果都是积极的。其中,铁路等陆路运输对海洋运输是一个重要补充,可以提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欧贸易由此提升了4-6%,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欧盟作为整体,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欧盟应该尽早拿出更好的意见,更好地投入进来。
施廷纳认为,在中国与欧洲的广阔地域中,铁路运输日益重要。目前,从东方到西方的班列(比如,从义乌到马德里)比较多,而从西方到东方(比如,从德国到重庆)的比较少。为什么由西至东的班列少一些?他认为是由于中方提供了补贴,如果德方也这样做,会鼓励更多欧洲企业参与其中。
施廷纳觉得欧洲人是精明的商人,但在政治上对中国了解不多;希望中国更清晰地阐明这些项目,这样,德国和欧洲才能从自己的角度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
德方讨论发言人evo-partners公司管理合伙人奥利弗·布克从社会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去审视一带一路,认为这是东方智慧与西方智慧的结合。当前人类面临的危机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有合作。而“一带一路”恰逢其时,合作面是很清晰的。中国与德国在其两端,应该在双方之间建立桥梁,相向而行。
中方讨论发言人王文从文化与历史的视角看待“一带一路”,认为它为世人提供了中国的第三种路径:在“崩溃论”“威胁论”之外,中国给世界的回答正是“一带一路”。这是中国在新时期应对新挑战、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大智慧。
盘古智库李玲飞研究员认为,“一带一路”拥有广阔的地理区域,在历史与现今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它指的是很多条带、很多条路,所以要从双边的、地方的合作开始进行,而且是企业先行,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一带一路”应是为了连通“市场”而服务,而不是为了“连通”而连通。与此同时,也要学术先行、调研先行,应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
随后,中德与会者围绕“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中的具体的障碍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宣传一带一路的理念?”“德国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