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大众创新”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盘古智库“智见”系列讲座第一期
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
随着习近平主席英国访问之行圆满成功,中英关系正式迈进“黄金十年”,两国的科技创新合作也迈上了全新台阶。实际上,英国是世界上创新效率最高的国家,即每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其创新产出是全世界最高的。这样的科研体系无疑对正在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那么“英国的大众创新”究竟是什么样的?他的科研体系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解读英国版大众创新》暨创新创业沙龙现场
12月22日下午,盘古智库、优客工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合在优客工场阳光100社区举办了《解读英国版大众创新》暨创新创业沙龙,为大家详细解读了英国的科研体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本期分享嘉宾为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榆,参加沙龙的嘉宾还包括:盘古智库理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易鹏,原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原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优客工场创始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毛大庆,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人民大学汉青学院教授李勇、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周晓光等。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榆
分享中,熊榆教授认为要产生创新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培养人的自信。第二,对人的尊重。只有在一个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之间相互尊重的社会里,人们才会有真正的自信,才能够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这正是创造力的来源。同时他对比了中英两国人才发现方式的不同点,他认为中国传统方式是采取“伯乐识马”的方式,这种方式太重视领导的权威,会使很多创新人才埋没。而英国采用的“伯乐赛马”的方式,伯乐的作用是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让马儿自己通过实践分出高低。
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随后的沙龙环节中,与会嘉宾就“英国版创新对中国有什么借鉴和体会”展开了热烈的探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原科技部办公厅副主任、调研室主任胥和平
胥和平主任认为英国保持了古典科研的传统,这使得英国在原创技术上研发上非常强,但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就显得相对较差。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恰巧是美国和日本创新的长处和创新的本质所在。现在英国人在竭力补这方面的短板,英国这十年有长足的进展。中国的科研转化能力整体上看,比科研创新能力还是弱的,但是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情况在逐步好转。
原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
与熊榆教授不同的是,白津夫副局长则对中国的创新充满信心,他认为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从模仿跟随西方国家,逐步转向并行。比如在高铁、核电站等领域,中国的表现是可圈可点,他相信中国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导性的技术创新,并能实现商业应用。现在,通过我们的创新创业来倒逼体制的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又会给我们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环境和生态。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人民大学汉青学院教授李勇
李勇教授则从高校教师的角度谈了他自己一些见解,他认为产权不清晰是现在阻碍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参与创业的主要障碍。在现行体制下,大学教授的科技成果基本都是国家科委和国家自然基金提供的资金,在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时,产权的具体归属,利益的分配机制,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如果中国要真正解放出高校科研人员的科技转化力量,就必须理顺现行机制,明确科研成果产权归属,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
优客工场创始人、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毛大庆
对于创新创业,毛大庆老师是最乐观的人,他以他的家庭经验告诉大家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一点都不弱。但是为什么能造出原子弹、氢弹,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会被评价成创新能力不行的国家?是因为我们既没有一个机制把好的技术共享化,也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把科研成果市场化。而现在优客工场正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努力的探索,优客工场聚合一批优秀的思想者,不断整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化,必然能够促进中国的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
盘古智库理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易鹏
对于创新创业的技术转化问题,易鹏理事长也谈了他的思考。他认为当前技术商业化主要有三条路径,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三、军工转为民用。实际上,中国军转民技术中间有非常大的空间,但是现行的保密制度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的决策层要用创新思维,思考设立一个“军事科技保密的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以内的科技品种坚决不能转化,而负面清单以外的要酌情逐步转化成民用商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