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智库土耳其之行系列报道(八)——触摸古老帝国之魂
正如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老师所言:除了忙碌,我们还应该有诗歌与远方;除了浮华,我们还需要有宁静与信仰。盘古智库土耳其调研团在紧张密集的考察之余,以学习、品味土国历史的情怀,接连参观了圣索非亚大教堂、托普卡帕宫(老皇宫)、多尔玛巴赫切宫(新皇宫)和埃迪尔内的塞利米耶清真寺。
圣索非亚大教堂于公元537年,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完成,至今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典范。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23年,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该教堂失去了宗教意义。1935年2月1日,这座建筑重新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
托普卡帕宫也是由征服了君士坦丁堡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动工兴建的,并随着1921年奥斯曼帝国的灭亡,在政府政令下变成帝国时代的博物馆。
多尔玛巴赫切宫建于19世纪中叶,因与托普卡帕宫类似,故被称为新宫。新宫坐落在海峡的欧洲沿岸上,沿着博斯普鲁斯海峡绵延600米,气势恢弘,依凭举债借款来倾力修建,以此掩饰帝国末路的种种危机。是一座载有帝国流金岁月印记的梦幻般的宫殿。
塞利米耶清真寺是埃迪尔内的一座奥斯曼帝国时代清真寺,于16世纪70年代由苏丹塞利姆二世下令兴建完成,被认为是伊斯兰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
曾经绵延600多年(1299-1922)、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在两天的走马观花中,也许才只被触摸到衣带上的一角,但已足够震撼:那个肥沃的新月地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北非、巴尔干地区,加上今天的土耳其,都曾是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都充满着奥斯曼帝国的记忆;这些地方在20世纪之前的历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地方史而存在的。
在土耳其人的历史意识中,在其内心深处,他们是否还自视为这个帝国的主人?虽然历史不能轮回,但今天的土耳其仍以帝国情结、大国思维矗立在东西方之间。